聽此,郭安兩眼一亮,他這個小小文官跟著二十萬大軍走了這麼長的路,終於有了一點作用。
連忙看向乃剌吾,一臉溫和的說道:“乃剌吾,你降於我大明這般久,也應早已明白,你們雖為蒙古人,但在元朝,你們也都是被迫害的那些人,甚至很多蒙古人的生活也都如同奴隸那般。
現如今,我大明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只要爾等蒙古人降與我大明,雖不能有多大的滔天富貴,但必然無需再經歷戰爭,每天也不用擔心被凍死與餓死,更不用擔心在睡夢中,被人砍殺……
只要那些蒙古人降我大明後,他們的子孫後代或許還可學我大明學識,當我大明官吏……”
說著,郭安好像想起什麼,連忙收住話題,只是說道:“反正,好好幹,我大明從不歧視爾等蒙古人,跟著我大明混,日子必然比在蒙古要好很多……”
“多謝郭長史教誨!”
乃剌吾連忙應道。
上方,馮勝催促道:“行了,乃剌吾,時候已然不早,爾速速出去前去勸降納哈出。我北征大軍已在大寧駐守兩月有餘,如若納哈出再不識趣,休怪咱帶兵平了他!”
傅友德也出聲道:“就是,乃剌吾,咱家陛下欣賞納哈出忠義,你叫他不要太不識趣,我大明皇帝陛下勸降了他多少次,這次可是最後一次的機會。”
帥帳兩側,趙庸、王弼、胡海、郭英等一眾兵將大明武將也都是虎視眈眈,讓乃剌吾心中一稟。
“乃剌吾明白。”
隨即,乃剌吾便在禮儀官蠻子與鎮撫張允恭的護送下,出了大寧城,騎上快馬,往泰州而去。
帥帳內,隨著乃剌吾離去,郭安也退出帥帳。
他的作用,好像就那麼幾句話?
好在,郭安也不是什麼自命不凡的普信長史,待在房間內,安心等著朱棣。
一直過了兩個多時辰,朱棣才返回。
“收拾一下,明日一大早,全軍開拔!”
“是,殿下。”
郭安也沒多問,只是自顧返回房間。
在大軍中,他這個長史除了負責燕山衛的一些文書之外,基本上沒什麼事情。
翌日一大早。
北征大軍開拔。
留下五萬大軍鎮守大寧,剩餘十六萬大軍,浩浩蕩蕩往金山方向殺去。
還沒殺到金山,納哈出麾下一眾兵將便已經人心惶惶。
大軍還未抵達一渡河,駐守在一渡河的納哈出部將高八思帖睦爾與洪伯顏帖睦爾等人,便率部投降。
有了高八思帖睦爾與洪伯顏帖睦爾等人做示範,接下來的道路上,北征大軍更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元軍不是裝模作樣抵抗幾下,然後被北征大軍砍殺幾個人,就開始投降。
要麼,就是直接投降。
一直到北征大軍抵達金山附近,北院一眾將領才開始漸漸堅挺起來。
於此同時。
帶著老朱勸降璽書的乃剌吾,也終於抵達了納哈出大營。
雖然見到乃剌吾,納哈出很是高興,但面對著大明皇帝的勸降璽書,納哈出卻是十分矜持。
“如今我泰山大營人馬眾多,可戰壯士足有二十多萬,再加上輜重富盛,如此強盛,怎可背棄大汗,降於那大明?
你可知,要是本王一降,我北元再無屏障可抵擋明軍!”
乃剌吾道:“大王,我北元大勢已去,哪怕是大王麾下兵強馬壯,但人員複雜,很多兵將部族對大王之令已經陽奉陰違。
我一路走來,很多將領在聽到馮勝與傅友德等名將率領十六萬大軍壓境,都已經面露懼怕。
此戰大王恐難勝,至於大汗……如今我蒙古人流的血已經夠多了,乃剌吾只想多活些我蒙古兒郎而已……
而且,就連郭太史之後人,也效命明朝……”
虎皮王座上,納哈出一臉憤怒,“乃剌吾,你給本王住口。我念你曾是我納哈出最信任的心腹,大戰之前,你再敢亂我軍心,小心我命人將你的頭顱砍下來!
至於那郭太史後人,哼……本王又不是不知,那郭太史本身就是漢人……”
納哈出是成吉思汗麾下名將木華黎後裔子孫,因為木華黎受封過太師、國王,掌管左手萬戶,統轄興安嶺左右地區。
因此,木華黎後世子孫也都世襲國王爵。
這一代,納哈出在金山擁兵自重,不想進入北元中樞。而北元朝廷也沒辦法,只好讓納哈出繼承了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