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通惠河漕運之難(2 / 3)

殿下!”

隨著兩人見禮,朱棣這才微微抬起頭。

“今日,咱將爾等二人召來,乃是因通惠河水文下降,影響漕運一事,不知爾等二人可有何良策?”

趙節與黨復兩人都不由一懵,下意識看了一眼身側的知府俞仁恬。

可惜,只是看到滿臉蒼白,額頭還一直冒汗,神色僵硬的上官。

這讓兩人心中更是一慌,難不成是燕王要藉此向他們問罪?

可是,他們自從上任以來,除了接受過幾個下官的到任規、炭敬、年敬、門敬,還有一些妝敬、文敬之外,也沒貪墨過啊。

難道,是自家衙門內有不開眼的得罪了這位燕王殿下?

不過,想歸想,兩人還是急忙回道:“回稟燕王殿下,自元末以來,高梁河、盧溝河、金水河上游一些權貴與僧廟私自引渠灌溉農田菜地,導致進入通惠河的水流便日益減少。

而今,每年冬春兩季,南方而來的漕運貨船都是在通州張家灣停靠上岸,不再進入北平府。”

朱棣冷聲問道:“本王問爾等解決良策,爾等給本王說這些幹甚?”

趙節與黨復兩人臉色一急,“回稟殿下,通惠河漕運自古便有此種不便,下官也無辦法啊!”

“沒有辦法?好一個沒有辦法!”

朱棣冷哼一聲,“父皇任爾等為北平府知府、同知、通判,皆為北平府父母官,結果爾等竟然如此尸位素餐?”

“殿下息怒。”

通判黨復一顫,想起他之前與一些官員聊起通惠河之事,連忙說道:“殿下,通惠河漕運最初由前朝郭太史所引得高梁河之水。

到了元末,僅憑一條高梁河不足以支撐通惠河用水,於是前元由引盧溝河、金水河,從大都南入通惠河,以濟漕運。

現如今,通惠河河流又開始短缺,為今之計,只有派遣官吏,嚴查高梁河、盧溝河、金水河上游灌溉之事,如此或可給通惠河帶來一些水量。”

“殿下,黨通判所言極是,是該嚴查高梁河、盧溝河、金水河上游百姓灌溉農田之事。”

俞仁恬與趙節像是抓住救命草一般,連連點頭。

朱棣冷聲問道:“嚴查百姓灌溉農田?那些士紳之家就不用理會?

百姓農田全靠那一點水流來澆灌,爾等要是封禁了那溝渠,豈不是斷了百姓的活路?爾等置這些河流沿岸百姓於何地?”

黨復急忙解釋道:“殿下,高梁河關係整個通惠河的漕運能力,不論如何都不能任由那些百姓引高梁河、盧溝河、金水河之水澆灌農田。

若不然,隨著這些河流兩岸溝渠越來越多,通惠河的水流將會越來越少。”

朱棣神色稍緩,但還是繼續問道:“如此,就能解決通惠河春季漕運問題?”

“這……”

黨復臉上閃過一絲猶豫,“殿下恕罪,依附於這三河上的百姓有著數萬戶,想要徹底斷絕引渠灌溉之事便極難,自古從無有此先例,因此下官也不敢確定!”

朱棣直接大怒,“你這是要以數萬百姓的生計來嘗試通惠河之漕運?”

“此事是唯一解決辦法。”

黨復嚅囁著嘴說道。

郭安有些看不下去,直接問道:“敢問黨通判,又準備如何禁止這數萬百姓不再引溝渠澆灌農田?”

朱棣也是冷冷盯著黨復。

黨復臉色一狠,道:“此乃北平府之政令,那些百姓不執行也得執行。”

郭安又問道:“那要是那些士紳都集體阻攔呢?”

黨復一僵,思慮片刻,便緩聲道:“士紳田地較少,要是有人不從,可酌情處理。”

“哼,好一個酌情處理。”

朱棣冷聲問道:“咱剛剛讓北平府的百姓們有了點希望,爾等這又準備要將百姓們都給逼上絕路?”

黨復臉色慘白,連忙說道:“殿下明鑑,下官絕無此意。”

朱棣厲聲道:“可是伱正在做。”

撲通一聲,黨復直接跪下,連連求饒。

“殿下明鑑,下官只是一心想解決北平府漕運之事,完全沒想那般多。”

“行了,行了,起來吧,咱又沒說砍你的頭,你嚇成這樣子作甚?”

朱棣有些煩躁的擺了擺手。

“多謝殿下。”

黨復這才緩緩起身。

朱棣又看向俞仁恬與趙節兩人,“爾等一個身為北平府知府,一個身為北平府同知,可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