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樓內。
這會早已是人山人海。
從一層到六層,都被分成一間間小隔間,
在小隔間門口,則是掛著一個個牌子,上寫《秦書》、《漢書》、《唐書》、《宋書》、《野史彙集》、《工學》、《農書彙集》……
這些隔間將整個樓內的數萬本書籍都給清晰的分目,但也讓一眾人都看的琳琅滿目,眼花繚亂。
而在小隔間外,則是有著一排排的桌椅,很快,便已經有人坐在其上,手拿一本書開始看了起來。
混在人群中進來的朱棣與道衍和尚,也被這麼宏大的場景震懾住心神,不由一臉驚詫的看向一旁的郭安,“竟如此之多的書籍?”
郭安回道:“殿下,就這書籍,微臣還擔憂不夠用呢!”
朱棣瞪著眼睛,滿臉喜色的四處打量著,喃喃自語道:“夠了,夠了,咱在應天城皇宮內的藏書樓都沒見到過這麼多的書籍……”
於此同時,一樓最中間,則是豎立著一大塊石碑。
一群士紳與商賈們,正帶著他們家的子嗣,在一旁滿臉興奮的看著。
“快看,第四列第六行刻記著,咱張家捐獻典籍四百六十二本。”
“快看,第六列第八行刻記著,咱李家捐獻典籍三百一十二本……”
“快,曾兄,這裡竟然有晦庵先生的《通書解說》?”
“這裡有劉焯《稽極》、《周髀》!”
“天啊,這是張蒼的《荀子》……”
“快,二樓還有……三樓……四樓還有……
隨著一聲聲驚呼聲,整個藏書樓的儒生都像是被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所有儒生都是滿臉狂喜的朝著一個個小隔間奔去。
“嗚嗚……”
一個儒生直接抱著一本書籍大哭,“我至今都還記得,兒時,為了借閱這本書籍,我冒著大雪天,硬生生走了二十多里地,從夫子家中借回去,手腳都給凍僵了,然後連夜抄寫完……顧不及吃飯,又連夜給夫子送回去……”
“嗚嗚,小弟也是啊,為了借讀橫渠先生的這本《經學理窟》,小弟帶著家中僅剩那隻老母雞,送給鄉里張老爺,才能借閱兩天……
小弟心疼啊……嗚嗚……
誰能想到,現在這麼多書籍,我等都可隨意借閱,不需花費任何銀錢……”
“燕王殿下賢明啊!”
“我等北方士子都有福了啊……”
“嗚嗚,感謝燕王殿下的恩德……”
“感謝郭長史的大恩大德……”
雖有一大半的讀書人都不認識人群中的朱棣與郭安等人,但並不妨礙他們一邊激動的哭著,一邊嘴裡感謝著。
見此,人群中的朱棣與郭安不由面面相覷。
隨即,朱棣便滿臉喜色。
然而,郭安卻是注意到,有些士紳們已經下意識的看向他與朱棣,連忙朝著朱棣低聲說道:“殿下,這裡的讀書人都已經有上頭了,我等還是避一避為妙?”
“上頭為何意?”
朱棣有些疑惑問道。
郭安急忙說道:“哎呀,殿下就莫要管上頭是什麼意思了,這些讀書人這會都差不多快要被這麼多的書籍衝昏頭腦,要是讓他們知道殿下在此,朝著殿下蜂擁過來,我等可護不住殿下,殿下……”
話還沒說完,郭安便敏銳的察覺到,已經有越來越多計程車紳與讀書人看向他們。
尤其是幾個,還是宛平縣中的幾個蠢蛋!
“學生餘洪感謝殿下的再造之恩!感謝郭長史為我北平府讀書人所做的功績!”
“學生俞巧生感謝殿下的再造之恩……”
“燕王殿下與郭長史也來了?”
一個讀書人滿臉殷切的問道:“哪位是燕王殿下與郭長史?”
一旁,一個士紳開口說道:“東南角大和尚身旁的那兩位便是燕王殿下與郭長史。”
“大和尚?”
一句大和尚,直接讓所有人都看向朱棣與郭安幾人。
道衍和尚臉色一黑,默不作聲的往後退著。
一旁的一眾讀書人與士紳們,也都是齊刷刷的後退,朱棣與郭安幾人便被孤立了出來。
而馬和與金忠等人,則是臉色一變,連忙站在朱棣與郭安兩人面前。
好嘛,這下朱棣與郭安兩人徹底暴露在眾人面前。
一群讀書人頓時滿臉激動,朝著朱棣與郭安兩人蜂擁了過來,郭安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