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子都完了?
“為何最後還連累整個大明士紳?“
霍才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瞪了一眼金忠,“聽聞你也是出身望族,豈不知那些鄉紳隱匿田地之事?”
金忠默然,不過眼中卻是閃著亮光。
“郭長史真乃好官!”
“行了,行了……我等還是少議論上官為妙……前面此座宅院內便空著五六間房屋,屬於我長史司,金兄可隨意挑選一間……”
……
第二天,上午。
郭安在點完卯之後,便帶著金忠,坐上馬車,在幾個燕王府侍衛的護衛下,來到城外。
剛下馬車,金忠便張大嘴巴,目瞪口呆。
上百畝的田地上,密密麻麻的工匠與青壯們都在井然有序的幹著活。
郭安扭頭看了一眼金忠,淡聲說道:“世忠,此處便是書院的工地,也是我燕王府今年最重要的專案,以後本官公務繁忙之時,便由你來監管此地。”
金忠連忙回道:“還請長史放心,小人一定監管好此處。”
“嗯!”
郭安微微點了點頭,便開始四處檢視起來。
“見過郭長史。”
“見過郭長史……”
郭安所過之處,所有青壯與工匠們,都滿臉恭敬的對著郭安拱手行禮。
一圈下來,郭安心中有了數,尋上一處高點,指著遠處的那上百個泉眼說道:“這些工匠們都是當地的老百姓,也都信得過。
你唯一需要看好的便是,那上百個泉眼,一個泉眼都不能被他們給破壞了。
另外,便是稽核好這些青壯工匠們每日的上工人數,這些青壯與工匠們,每日都工錢與糧食補貼在內呢。”
“小人明白……”
金忠若有所思的點著頭。
昨日他看的那些賬簿內,便有著這方面的記錄。
只是,想起什麼,金忠不由有些疑惑的問道:“長史,小人昨日在那些賬簿內,還看到有很多百姓都還欠著王府糧食,也有很多青壯都在以工還糧債,不知這是因何?”
沒想到只是看了一遍,金忠竟然就連此事都給看懂了,郭安不由滿臉讚賞的看了一眼金忠。
“在去年,宛平縣的上萬戶百姓,因為大量開墾田地,家中缺糧,殿下便從府上糧庫,給每家都借幾石的糧食。”
“殿下真給上萬戶百姓都借了?”金忠有些不敢置信。
“區區十萬石糧食,殿下自是借了。”
郭安隨意道。
金忠眉頭微皺,“長史,那北平府內的其餘州縣,甚至是大興縣?”
“他們一個個都無臉來借。”
郭安一臉鄙夷,“殿下要讓整個北平府的州縣帶領百姓開墾荒田,只有宛平縣百姓們拼了命的開墾。
至於剩下那些州縣,哪怕是到了如今,都沒完成殿下的要求……”
“原來如此。”
金忠微微點了點頭,心中對於那位郭長史,他又有了新的理解。
……
燕王宮門外。
隨著整個北平府的一眾士紳官吏,還有一眾商賈們捐獻書籍潮後的幾日,再一次被一輛輛馬車堵滿。
這熟悉的一幕,讓宮門口的一眾護衛不由滿臉驚詫。
隨即,兩個護衛走上前,對著第一輛馬車盤問。
“這位將軍,我家老爺聽聞給燕王府捐獻書籍,便可換取老花鏡,因此我家老爺特意讓我帶著五百本書籍前來……”
“爾等都是?”
護衛抬頭往後看了一眼問道。
聞言,那管事神色有些尷尬的說道:“應該算是……”
“諸位先稍微等候一番。”
護衛朝著一眾管事微微拱了拱手,便返回宮門口。
“快去稟報殿下與郭長史,又有人來捐獻書籍了……”
說完,兩個護衛便直接撒腿往宮內跑去。
……
正好,金忠的底細已經查清,郭安正坐在朱棣身前,滿眼津津有味的看著手中手中的紙張。
聽到護衛的稟報,朱棣與郭安兩人,都不由一愣。
“又有一群人給書院捐獻書籍?”
朱棣與郭安兩人聽到這話,不由一愣。
“爾等可知,是何處來的人?”
護衛連忙稟道:“回稟殿下,按照小人觀察,那些馬車好像都是從京師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