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不到幾日,便鬧的極大。
朝堂上下震撼。
很多北方籍貫的官吏,紛紛氣憤填膺的上奏,請朱元璋徹查此事。
同時,也有十多名監察御史,紛紛上書,請求朱元璋下詔嚴查此事。
朱元璋自是大怒。
這時,二虎再次端著三本奏摺,走了過來:“陛下,晉王殿下、燕王殿下,還有秦王殿下,也都有奏摺上來!”
“哼,呈上來!”
“是,陛下!”
二虎連忙將那三本奏摺,恭恭敬敬的遞了上去。
“哼,一群混賬東西!”
朱元璋只是看了一眼,便直接滿臉嫌棄的將那三本奏摺扔的遠遠的。
下方,二虎緊緊低著頭。
一旁,朱允炆連忙說道:“皇爺爺息怒!”
朱元璋突然看向朱允炆,問道:“太孫,你好好看看那奏摺,晉王、燕王、秦王都上奏,雖沒有明言。
但暗中卻是指責,你這個皇太孫為了打壓他們這些藩王,居然聯合劉三吾這些南方官吏,在科舉之上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動亂國本,此事你可有何辯解?”
朱允炆臉色頓時大變,滿臉惶恐的解釋道:“皇爺爺明鑑,孫兒雖然有些擔憂各地王叔擁兵自重。
但是,科舉為我大明選拔賢才,乃是我大明國本,孫兒怎敢在此事上動手腳。”
“而且,劉老學士為人慷慨,不設城府,公正廉潔,乃是有名的坦坦翁。
皇爺爺不信孫兒,也應信劉老學士啊!”
朱元璋神色稍緩,再次問道:“伱真沒插手此事?”
朱允炆心中一鬆,急忙道:“皇爺爺明鑑,劉老學士今年已經八十有五了。
如此高齡,劉老學士怎會做出這等晚節不保之事?”
“孫兒所言有理!”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對於劉三吾這個剛直不阿的好頑固,他還是很信任的。
那麼,便是白蹈信這些副主考了!
想著,朱元璋不動聲色的說道:“來人,命侍讀張信、侍講戴彝、右贊善王俊華、司直郎張謙、司經局校書嚴叔載等人,與落第試卷中每人再各閱十卷,尋其不佳試卷,呈上來,以用增錄北方士子入仕!”
“是,陛下!”
很快,便有內侍下去傳召。
“二虎,再派人去查查白蹈信這些副主考!”
“是,陛下!”
……
只是。
幾日後,朱元璋再次呆了。
經過他指派的那些官吏複閱後上呈的試卷,也都是一塌糊塗,文理均是不佳。
而且,此次錄取的那五十一名進士,也都是真才實學,沒有一人弄虛作假。
對此,朱元璋慶幸之時,也有些疑惑。
不過,不論如何,此次科舉沒有舞弊之事,那便是一大好事。
只是。
等到朱元璋公佈出結果之後,朝堂上下,再一次一片譁然。
那些北方士子,更是怒火沖天。
而且,朝中的那些北方官員,更是在朝會上直言進諫。
不管張信等人是否如實調查,他們都要拼命爭奪一番。
這已經涉及到了南北士林生死之爭。
應該是北方士林的生死……
要是坐實了,此次科舉一片公平公正,所有北方士子都不如那五十一個南方士子。
那麼,之後的大明每一次科舉,那些南方官吏都可以在其中做手腳,盡情的打壓北方士子。
於是。
在這些官員的激烈進諫下,朱元璋也終於明悟了過來。
隨即,陰沉著臉,再次令二虎細細調查。
同時,吩咐那些錦衣衛,也要嚴密查探。
京師鬧的有些天翻地覆,不管是南方讀書人,還是北方讀書人,都是兩眼通紅,恨不得直接來一場肉搏,徹底消滅對方。
而在北平府,燕王宮。
朱棣卻是心情大好。
科舉之事,鬧騰的越大,對他燕王府越是有利。
甚至,朱允炆那小子,還能逼迫更多的北方讀書人,投入他燕王府,去高麗燕國與倭國當官。
郭安自是知道朱棣那心照不宣的小心思,也沒去理會他。
不過,心中還是有些遺憾。
送出二百五十萬兩白銀,再加上這件湊巧的科舉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