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對著一旁的二虎道:“還請趙統領去拿一盆米來!”
不過,二虎卻是一動也沒動,而是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黑著臉,微微點頭。
他倒要看看,朱棣這孽子,能給他耍出什麼花招來?
僅僅一個倭國,每年便可以給大明挖出上千萬兩銀子,怎麼就養不起那幾個藩王了?
二虎轉身,往外走去。
很快。
便抱著一盆大米走了進來。
見此,朱棣臉色一喜,連忙接過大米。
然後,將其放在一旁的空桌上。
“爹,您在洪武二十八年更定,親王俸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以二百石遞減。
輔國中尉、奉國中尉以百石遞減。
公主及駙馬二千石,郡王及儀賓八百石,縣主、郡君及儀賓以二百石遞減,縣君、鄉君及儀賓以百石遞減。
自後為永制。”
一旁,朱元璋仍是黑著臉,沒有說話。
都是他的子女,他將大明江山交給了皇帝一脈,其餘的藩王府,還不能享受一些榮華富貴?
朱棣也明白他爹的想法,直接拿起四十二粒米:“爹,咱有二十六個兄弟,十六個妹妹,這是他們的俸祿。”
朱元璋仍是沉著臉,看著朱棣。
朱棣又道:“爹,我現有三子四女,大哥一脈有四子兩女,二哥秦王一脈有六子二女,三哥晉王一脈有七子三女……”
說著,朱棣忍不住愣住,細細算了一下。
“爹,我這一輩只有四十二個兄弟姐妹,但是咱老朱家第三代,最少翻六倍,便是……二百五十二個親王、郡王、公主,還有駙馬……”
“而這些皇室宗親們,還不能從事士農工商諸業,他們府上的收入只能是來源於朝廷給的俸祿。
他們生的娃越多,領的俸祿也就越多。
於是,他們領更多的俸祿,每日無所事事之下,就會去多生娃。
現在,咱老朱家第三代可能只有二百五十二個親王、郡王、公主、郡主……
但按照他們生娃的速度,咱老朱家第四代便可能有著兩千五百個……
到了第五代,就是兩萬萬千多個,甚至是四五萬個……
第六代,就是三四十萬個……”
說著,朱棣已經不一粒一粒數了,而是憑藉著感覺,一把一把的抓。
但是,僅此,那桌上,已經多出四座差異極大的小米山。
“爹,我還擔憂的是,咱老朱家的後代,並不是一代一代的活著,而是三代人一起發俸祿……
那麼多人都需要朝堂俸祿養著,哪怕是孩兒打通了海上絲綢之路,在海外那些番邦再尋上三四座與倭國那般大的銀山。
也只能養他們一百年,一百年之後,肯定養活不起他們了啊!”
“……”
朱元璋看著桌上那一堆堆米粒山,心頭大震,愣怔了半晌,才下意識的喃喃自語,“咱這麼大的一個江山,真的養活不了子孫後代嗎?”
朱棣在一旁連連點頭,“爹,如若他們每個人只生三四個,咱大明還能養活得了。
但是,按照他們多子多福的想法,一家都生十幾個,那不出五代,或是六代,咱老朱家的子孫便已經幾十萬人……”
只是,朱棣卻是忘記了,現如今大明老朱家最能生的便是他面前的這個爹!
“你這孽子,咱老朱家坐了江山,能養得起這麼多兒子,為何就不能多生?
難道,子孫多了不好?”
朱元璋滿臉惱怒的瞪向朱棣。
朱棣愣了一下,頓時滿臉賠笑。
“爹說極是,要是沒有那幾個兄弟鎮守邊塞各地,我還不放心呢!”
“哼!”
朱元璋氣咻咻的冷哼一聲,便開始沉思起來。
他雖然老了,但並不糊塗。
一開始,他給他這些兒子與女兒定的俸祿更高。
到了後來,考慮到皇子皇孫眾多,朝廷財政負擔沉重,在洪武二十八年又下旨減少其俸祿。
只是,那會他並沒像朱棣這般細算,老朱家的皇子皇孫經過幾代之後,能多出多少人來?
第六代,便是三四十萬萬啊……
越想,朱元璋越是發愁。
他比朱棣想的更通透,兒時也見過那些地主士紳家能有多生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