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美國批判 作者:津鴻一瞥

進入北朝鮮,因為這是屬於朝鮮的內戰。①然而,杜魯門總統卻完全無視中國的警告,命令麥克阿瑟越過三八線。當時,杜魯門政府認為,考慮到美國的強烈反應,蘇聯和中國不大可能會捲入這場戰爭。②

當時正在南方度假的斯大林給毛澤東發了一封密電,鑑於北朝鮮軍隊的形勢不斷惡化,請求中國出動5~6個師的軍隊支援北朝鮮。③10月2日,毛澤東起草了一份電報,告訴斯大林,中國已經決定以志願軍的名義派遣中國軍隊開赴朝鮮戰場,抗擊美國的侵略,這樣能夠挽救北朝鮮軍隊失敗的命運,避免整個朝鮮半島落入美國的手中,從而維護遠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最終的結果證明,毛澤東沒有把這份電報發給斯大林,因為在經過長時間的協商和討論之後*內部許多人都反對與美國開戰。取而代之的是,毛澤東透過蘇聯大使給斯大林發了另外一份電報,告訴斯大林中國決定不向朝鮮派兵。他給斯大林的理由是,這麼少的中國軍隊無法抗擊美國軍隊。還有一種可能是美國將向中國宣戰。這也可能使蘇聯捲入朝鮮戰爭,從而把戰爭擴大。此外,中國需要和平的環境進行經濟建設,從數十年的抗侵略戰爭和內戰中恢復過來。①

在向斯大林發出拒絕向朝鮮派兵的電報後,毛澤東派周恩來和一位高階將軍同斯大林進行會晤。當週恩來說明中國的立場時,斯大林由於中國不能援助北朝鮮而顯得有些失望。然而,當週恩來一行返回莫斯科時,一份來自北京的電報使他們感到震驚。電報上說,*中央政治局委員已經一致同意出兵朝鮮。當時,周恩來的任務就是向斯大林解釋中國態度的轉變,以及與蘇聯就武器供給問題進行談判。由於戰場形勢的嚴峻與緊迫,他們甚至在談判過程中根本沒有討論武器供給的價格與報酬。①最終的結果表明,在周恩來奔赴莫斯科後,毛澤東作了一定的努力才使*內部達成一致,同意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鑑於1950年中國嚴峻的經濟和國內形勢,*能夠作出這樣的決定,實屬不易。

在新中國成立一年之內,自然災害就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經濟,並且常年的戰亂也導致中國經濟停滯不前。前國民黨政府留下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並且“將近20%的財政赤字需要增發紙幣來填補”。②在軍事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發展成為“一支龐大的軍隊,既能夠進行陣地戰,也能夠進行運動戰——這一點是亞洲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②然而,將近500萬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太過龐大,“因此,現有的軍工企業無法滿足長期戰爭的需要。重型火炮、裝甲車和彈藥都嚴重短缺,空軍和海軍力量的匱乏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國內,遍及全國的國民黨軍隊和土匪殘餘仍然威脅著這個新生政權。所有這些因素都對提出不干涉朝鮮戰爭的決定產生了重大影響。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朝鮮戰爭(3)

在美國,杜魯門政府宣稱,朝鮮戰爭是中國和蘇聯共同謀劃的。戰爭爆發後不久,艾奇遜在寫給英國外交大臣貝文的信中提到:“克里姆林宮策劃了這次進攻。毫無疑問,由中國作為先頭部隊,共產主義現在開始對亞洲發動攻擊,其直接目標是朝鮮、印度*、緬甸、菲律賓和馬來半島等地,中期目標是香港、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和日本。”①然而,來自中國的訊息稱,令毛澤東感到怒不可遏的是,金日成只與斯大林討論了他關於武力統一朝鮮的計劃,卻根本沒有告知它的近鄰中國。毛澤東認為,斯大林必定是害怕承擔朝鮮戰爭的某些責任。②

令許多人疑惑的是,作為一個羸弱的農業國,中國為何敢於挑戰美國。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中國捲入這樣一場衝突,有再一次被西方列強擊敗的危險,同時其工業和城市也可能會被原子彈徹底摧毀。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艾倫?S。惠廷(Allen )強調了中國沒有發動朝鮮戰爭的觀點。他宣稱:“有證據顯示中國早先沒有計劃派遣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這場戰爭。”③在《中國跨過鴨綠江》一書中,惠廷詳細研究和分析了中國決定參加朝鮮戰爭的動機。他提出了許多可能性,比如,斯大林直接命令中國派遣軍隊;中國在戰爭中的利益、朝鮮“正義”的和平問題以及中國的弱點與不安;美日關係以及中國在亞洲的作用等等。不幸的是,就像惠廷的許多美國同行一樣,他實際上忽視了中國介入戰爭的真正原因:日本和西方侵略中國的歷史教訓。這些侵略行為總是以朝鮮作為跳板(如日本侵華戰爭),或者佔領中國的海島(如英國)。正如美國資深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說:“情感的紐帶同歷史和戰略上的國家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