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好的情緒會徹底地破壞人的各個系統的正常運作,有的時候會有很嚴重的後果,甚至惡性腫瘤等病症的發病都和情緒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各位在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時一定要想開,要知道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關鍵的,那些倒黴事兒回過頭一看,不過如此而已,很快就會煙消雲散的。
黃元御碰到這麼個患者也感到棘手,病情複雜,而且現在還很危重,怎麼辦呢?沒辦法,還是用氣機升降的那個圓圈理論來解釋一下吧!
於是,黃元御老師就又給各位上起了關於大家體內的圓圈課,各位,讓我們最後一次再來聽聽他老人家講的內容吧。
他說:脾是負責把清氣往上升的,胃是負責把濁氣往下降的,如果脾氣正常把清氣往上升,那麼大小便就會順利地從下邊排出(因為如果清氣和濁氣在下焦摶結,則大小便就不容易排出),如果胃氣正常地往下降,那麼也就不會吃進食物嘔吐了,現在這位顯然是胃氣不降才嘔吐食物的;胃氣不降了,心火就無從下降,結果就在上面刑剋肺金,這樣就出現了煩躁、咳嗽、口渴,肺主皮毛(中醫認為身體的皮毛是肺來管的),肺金被克,則出現了皮毛開洩,汗就多了;甲木不降,則膽虛,就產生了驚悸。
顯然,這個圓圈的上面出了問題,整個不往下降了,導致了很多病症的出現。
那麼為什麼在夏天的時候病重,到了秋天就好轉了呢?要知道,現在很多人的病都有這個特點,有的人的面板病到秋天就好轉,讓我們接著聽黃老師講講吧。
黃老師說:在夏天的時候,自然界溼氣重(現在北京還是這樣呢),脾氣鬱陷,胃氣不降,脾胃之氣和肝膽之氣扭在一起,亂作一團,“兩氣摶塞”,所以形成了三個塊,等到秋天的時候,秋天之氣為燥,溼氣收斂,這樣脾氣可以生髮了,胃氣也降了,所以病就好轉些。而中醫認為脾主肌肉,溼旺脾鬱,則身體變得非常消瘦,水溼之氣重,所以會有水腫出現。
除了脾胃,讓我們來看看肝腎吧,脾胃是這個輪子的中軸了,中軸出了問題,這個圓圈的其他部分也就不轉了,這就導致了上熱下寒;下焦寒冷,則導致經血淤滯,慢慢就變成了紫色的,很多人認為經血紫色為熱,其實也要考慮到下焦寒冷的情況啊。
肝藏血而開竅於目,這位悲哀過度,肝氣鬱結,所以血會從眼睛裡出來,肝氣鬱陷,則小肚子感到有硬結,肝屬木,其色青,肝病則臉上會出現青色。
這樣我們就解釋了她身上出現的所有亂七八糟的症狀,這些症狀看似凌亂,但是如果從氣機升降的角度來分析,還是都可以找到根源的。
一個人的奮鬥(4)
這就是黃元御的這個脾胃升降理論的好處,多複雜的病情,都可以歸納入一個簡單的模式,並用輕輕一撥的方法,讓人體自行恢復。
林女士的這個病怎麼治療呢?黃元御老師開出了方子(其實我估計各位現在也都會開了),就是:茯苓、甘草、半夏、川椒、附子、乾薑、桂枝、白芍、丹皮、蓯蓉。
這個方子裡的前三味我們已經很熟悉了,是撥動圓圈的中軸的,茯苓把溼氣瀉去,讓脾氣上升,甘草坐鎮中州,半夏把胃氣往下降,而黃元御認為這個患者下焦虛寒,脾腎陽虛,所以加了川椒、乾薑、附子。這個川椒就是花椒,四川產的好一些,所以叫川椒。它是個熱藥,為什麼四川那邊常用來做菜呢?因為四川那個地方溼氣重,花椒有燥溼的作用,各位有患面板溼疹的,可以把川椒熬水,然後用這個水洗患處,可以去除溼疹。川椒還可以暖中驅寒,肚子裡涼就可以用川椒,有的女孩子因為胞宮虛寒,冷得導致月經時痛經,就可以用川椒和公丁香研成粉末,放入肚臍裡,外邊用風溼膏貼上,則可以起到緩解痛經的作用。
這個乾薑我們講過了,是入脾腎經的,可以引附子的藥性入腎經,所以有“附子非乾薑不熱”的說法,黃元御非常喜歡用這個藥,用來燥除脾經的溼氣,黃元御說乾薑的作用有:“燥溼溫中,行鬱降濁,不宜火土,消納飲食,暖脾胃而溫手足,調陰陽而定嘔吐,下衝逆而平咳嗽,提脫陷而止滑洩。”
至於附子我們就不講了,這是溫補腎陽的。
方子裡的桂枝、白芍、丹皮是針對肝經去的,因為肝經鬱陷是這個婦女的病之誘因,因此調理肝經很重要,桂枝可以升肝經之鬱陷,白芍入陰,柔肝和肝,丹皮可以清洩肝經之火。
最後用的藥是肉蓯蓉,這個藥是幹嗎的呢?原來,肉蓯蓉是入肝、腎、大腸經的,它可以起到暖腰膝、健筋骨的作用,可以滋養肝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