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人,不如其厚羈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際,非俗人所知也!”
就這樣,黃元御苦中作樂,開始他的寫書計劃,在這麼短短的七年時間裡,黃元御把自己以前的醫術都給重新整理了,又寫了若干新的醫書,加起來共十一部醫書,再加上他寫的《周易懸象》《道德經懸解》兩本學術著作,一共有二百多萬字。
這些內容我會在下面慢慢地講的。
您該問了,這乾隆皇帝不是對黃元御特好嗎?怎麼會使黃元御的境遇如此的淒涼呢?
其實皇上一天也特忙,人家哪有時間惦著你一個御醫啊,黃元御自己就說過“帝眷之隆,何可恃也”,意思是,不要依靠別人,儘管這人官特大,有的時候也沒工夫管你,儘管你老爹是房地產公司董事長,也有資金鍊斷掉的那天,所以,誰都別靠,自個兒長本事吧。
就這樣,黃元御在太醫院裡院長、處長、科室主任的排擠和嫉妒下,開始了自己一個人的奮鬥。
差點兒成了神話(1)
黃元御在那個時期寫的書中,最著名的要算是《長沙藥解》和《玉楸藥解》了,在黃元御的諸多著作中,這兩本是被人們關注最多的書,書裡面對藥性的解釋非常的透徹,而且還很有獨到的見解,如果您現在翻看某味藥的註釋的話,在很多書裡,都會引用黃元御的解釋。
其實我在寫黃元御的時候也覺得這個人很是奇特,他從學醫,到去世,一共才二十來年,他是怎麼一下就明白了治病的道理的?他是怎麼掌握那麼多的知識的?甭不服氣,您把這些本草的東西看一遍,理解一下,也要很長的時間啊?他怎麼能那麼熟悉,而且還提出了很多新的見解的?
就說這個《長沙藥解》吧,為什麼用長沙這個名字呢?那是因為他把張仲景所用過的藥都給解釋了一遍,傳說張仲景曾經做過長沙太守,所以又叫張長沙。在這本《長沙藥解》中,黃元御把每味藥在張仲景的各個方子裡是怎麼用的,作用在哪裡,都給論述了一遍,整個書讀下來,就感覺黃元御那是旁徵博引,信手拈來,讓人看得那叫一個佩服。您學習《傷寒論》如果再看看這本《長沙藥解》,那您的理解可就深多了。
這位黃元御到底是怎麼學習的?難道他真的是天生的?
我們中國人很容易神話一個人,比如黃元御在民間的傳說就特別的多,這更讓人們覺得此人不凡。
我們現在來剖析幾個傳說吧。
山東當地傳說(奇怪,黃元御在山東沒住多久,傳說卻很多),說有哥幾個,有一天看到黃元御遠遠地走了過來,於是閒著沒事兒,就商量作弄一下黃元御,其中一個說:“我聽說這位醫術特別的好,現在我來躺在地上裝死,看看他能不能識別出來。”
剩下那哥幾個也都是無聊之人,於是贊同,這位就躺在了地上。
等黃元御走了過來,幾位一起央求:“老大,您就救救命吧,這位不知道怎麼,就躺在這兒了,是不是要死了?”
黃元御沒說什麼,馬上蹲下給這位診脈。診完了說:“這位馬上要死了。”
這幫哥們兒一聽,哈哈大笑,連躺地上的都笑起來了,說:“我們裝的,沒有死啊,哈哈哈!”
黃元御很認真,說:“是,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危險,可是這位本來腸胃就有病,豈不知現在是暑熱之天,這溼熱交蒸,天地之間熱毒流行,這位躺在地上這麼久,熱毒已經從口鼻而入,現在已經深入臟腑,無藥可救了,這個病來得可是迅速,估計馬上就要死了。”
這哥幾個還不信呢,於是黃元御就走了。
沒多大一會兒,這位的肚子就開始痛,然後幾個時辰以後,就死去了。
這個傳說流行很廣,但是我們仔細看看,就會發現這應該是老百姓的一種神話模式,或許這個故事有它的原型,但是顯然加工過的痕跡比較重,因為以黃元御這樣的境界,是不會扔下瀕臨死亡的患者不管,揚長而去的。
另外一個故事,是說黃元御的一個表兄考中了科舉,馬上要到南方去當官了,走之前,大家都去他們家告別,很多人都送了禮物,紛紛說以後照顧之類的話。
黃元御送的禮物很特別,說:“我沒有什麼東西送的,這樣吧,我送你一脈吧。”這是過去醫生的一種送禮方式,叫贈脈,王孟英也經常送朋友們脈(這比較省錢)。
診完了脈,黃元御卻把眉頭皺了起來,說:“大哥啊,你這脈象顯示,兩年以後,你將患發背,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有性命之憂啊。”
差點兒成了神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