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2 / 4)

小說:回頭萬里 作者:世紀史詩

一干門客幕僚幽幽地說:“其實,我平生所有的成就,都是從這一杆戒尺開始的。”而此時,鄭知慶早已逝去多年,墳前的松柏也高可參天了。

x第一卷完x

………【第一卷卷末語】………

至此,第一卷《垂髫稚子心》就算結束了。此前有人曾對我說:你幹嘛要從小孩子開始寫起,多累呀!我也說,是呀。但我想人們真想融入一個他就算讀一萬卷書也遠稱不上熟悉的古代,就必須要從頭去感知這個時代,必須要在長期的歲月中積累起對這個的點點滴滴的牽掛和力量。而並非是你隨意遞給一個人金戈鐵馬,他就一定可以去建功立業了。即使是英雄,他也應該先需要一個鐵鑄的搖藍!任何的成功都是不易的,正如任何的汗水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在這第一卷裡,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小主人公平凡而又浸滿不同憂喜的成長歲月,瞭解到他生長的環境。這些都是滋育他將來那顆充滿悲憫和堅鐵般心靈的重要養料。也是他一生中最簡單和最歡快的歲月,因為日後當他終於如雄鷹一樣扇動翅膀,高飛入雲時,他才會知道外面的天空是多麼的廣闊,風雲激盪!接下來,讓我們準備好,一起和主人公在初次飛翔時出那嘹亮穿雲的長唳吧。

敬請期待《回頭萬里》之第二卷《青衫少年行》!

………【第一節 貢舉】………

紹熙三年,仲夏。(本書轉載網。)在長江以南的江寧府潞縣,有座古老的學堂,在林蔭掩映下分外清幽。

時近晌午,一個約十六歲的少年開啟學堂的大門,笑看著屋裡的孩子們揹著書包奔湧而出,在回家的路上互相追逐打鬧而去,整個學堂很快顯得空靜下來,始才抬步走了進去,拿起放在門邊的條帚和水盆,開始打掃起來。

“君鴻,你怎麼又來了?”一個走路略有些頗腿的老者還留在屋中,咳嗽了兩聲,沙啞著嗓子問道:“不是已經通知過你們這些參加貢舉考試的人可以休假一個月嗎?這算來也才過了僅僅半個月而已。”

在中國古代,國家為收羅人才而出臺有各種的選拔方式。漢晉以前,以九品中正制的世家承襲為主,而隋唐以後,科舉又打破了門閥籠斷,為寒門士子們提供了一條晉身之階,只要能肯讀書,能金榜提名,自不愁沒有出頭之日。鄭氏學堂的建立,也是想借此為族中多培育出一些透過科舉進入廟堂,再反過來進一步壯大宗族的子弟的舉措。宋太祖立國之初,即責令各州府定期向朝廷貢舉人才應禮部會試,而州府在決定向朝庭貢舉的人才時,則是沿用唐代後期之法,即在州一級先進行選拔考試。其中凡應舉選拔考試,以爭取舉薦的,都稱為秀才。而透過考試的,則可稱為舉人,才有資格解送州府和京城參加禮部主持的更高一級的會試與殿試。而各地州郡獲得的應試名單多來自於鄉紳和名士所舉薦,所以各地的鄉紳和名士自己的親屬或得意往往輕易即獲得了參加考試的資格,而貧寒家戶的子弟卻往往需四處請拖,備好名刺、得意文章久久苦侯於各鄉紳、名流之府門外,只為得一紙薦文。

淳熙十五年三月,時任集英殿修撰,又是宗室的趙汝愚曾聯名秘閣修撰朱熹一起上表建議為解決此弊端,進一步廣開應試的門庭而應廢除舉薦的舊習,改由各地想參考計程車子們屆時到各自戶籍所在的州縣報名備案,經稽核透過後再統一組織考試篩選,選中者即得應舉資格。這個建議得到了當時的皇帝趙昚的認可,而很快就推動了政策的出臺,並先在兩浙等路開始試行,本擬待試行成熟後再推行全國。第二年春,隨著趙昚身體的極度惡化,禪讓帝位與太子趙惇,自避為太上皇。可不想趙惇登基第一年就廢止了這項在地方上試行尚不足一年的政策,重新將之束於高閣。而這一束,就是兩百年,直待朱明王朝建立時才又重新開始推行,這是後話。

今年,潞縣的本地鄉紳和名士在縣衙中討論了三天,一共才推出十六個可供舉薦的名額,除了鐵定有數的鄭經外,鄭知慶特意跑了縣衙兩趟,好不容易才為宋君鴻爭取到了其中一個名額。所以考前花了足足有三個月的時間對學堂中獲得提名的八個人進行高強度的補習,而考後,則放了這些人一個月的假供他們休息。

至於他們中有幾人能考得舉人功名,就看個人的造化了。聽聞這十六個今年參加考試的學子們,要麼攜友出遊,盡情的放鬆因長期備考而緊張的神經,要麼則是忐忑不安的在家等待放榜的訊息。

但鄭知慶沒有想到宋君鴻又會跑到學堂裡來。他以為宋君鴻可能也是心中擔憂,所以溫言勸慰道:“你的才學我是心裡有數的,會試和殿試不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