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件只暴露出英國金融領域危機的冰山一角。英國許多銀行存在種種隱患。英國的金融服務業發達,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再有風吹草動,不只是金融市場會翻江倒海,甚至英國整體經濟也將受到搖撼。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表示:“金融機構將不得不再長期持有更多的資本,而它們的活動也必將接受更加嚴密的監控。”英國財政部、央行、金融監管局正在研究措施,增加金融界的透明度,規範運營市場機制,從而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
2007年第三季度,英國經常賬戶赤字(從宏觀經濟層面看,經常賬戶赤字是資本賬戶順差的另一種表現)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這一比例高於美國。實際上,這一比例的真實狀況比表面上看起來的還要糟。有專家推算,英國的真實的經常專案赤字可能接近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另外,迄今為止,英鎊兌美元匯率保持在1∶2的高水平,仍然非常堅挺。據摩根大通計算,2007年12月英鎊的實際貿易加權匯率比1970年以來的平均值高出7%。一年前,它幾乎比該平均值高出14%。這不僅不利於英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而且還會抑制英國國內消費。
英國人一般認為,中產階級的家庭年收入要達到三四萬英鎊,富裕階層要達到8萬~10萬英鎊。家住英國南部肯特郡的一個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朱迪絲是一位高階學者,她丈夫湯姆是名公務員,兩人的年收入加在一起略低於10萬英鎊。可朱迪絲表示:“每到月底,我們總感到手頭很緊。從賬面上看,你確實富有,但實際上你卻可能是在苦苦掙扎。因為每月要償還多項貸款,以及繳納交通費、水電費等。”
目前來看,英國經濟還有健康的一面。其通貨膨脹率2008年2月份為,2007年11月到2008年1月的失業率為。這兩項指標還在可控範圍內。難怪財政大臣達林誇口:英國經濟形勢在歐盟範圍內還是最好的。但現實情況令人擔憂,由於國際油價高居不下,英國市民的水費、電費、煤氣費上漲不少,汽油價格也在上漲。前不久政府又調高了汽車公路稅和菸酒稅。雖然布朗政府許諾將採取措施改善民生,英格蘭銀行也有望進一步削減利率以刺激經濟,但老百姓更希望見到的是:經濟繁榮的好日子快點到來。
法國經濟很難置身其外
法國巴黎銀行因投資美國次貸債券,蒙受巨大損失,導致股市重挫,但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還沒有真正傳染到法國的房地產業。其原因在於:第一,法國的房產市場與美國相比,貸款結構安排不同,規則習慣不同,參與的角色也不同,特別是法國房價持續攀升,近6年上漲了80%。第二、法國人是根據家庭收入而不是根據地產抵押申請貸款,而且在還款期間,大部分低收入貸款者都註冊了失業保險,因而房東都是有償還能力的借款人。第三、法國住房嚴重短缺,需求強勁。估計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每年的住房需求量將達到50萬套,即使貸款抵押房產被收回拍賣,也不愁找不到買主。
當然,對於快速蔓延全球的美國次貸危機,法國也不可能置身其外,其房產業必然受到拖累。據法國研究機構預測,2008年,法國房價將會下降5%。為了應對可能對法國房產業造成的傷害,自2007年夏天以來,法國銀行貸款的標準變得更加嚴格,過去申貸完全沒有問題的客戶,現在有可能被拒絕。在每月8000份的貸款申請中,被拒率已從3%上升到8%,預計這一數字2009年還要升高。
次貸危機對法國房地產業的影響將會漸漸顯露出來。隨著世界經濟出現問題,法國經濟形勢將變得更加暗淡,法國人手頭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少,償還能力也就越來越有限,現在一般還款平均期已由過去的17年拉長到22年,相當一部分貸款期已上升到25年,有的甚至達到30年。還款期限越長,意味著貸款利息越高,銀行承擔的風險就越大。目前,法國各家銀行為了規避風險,不是收緊貸款條件,就是提高貸款利率,這對未來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必然會產生不利影響。客觀地講,雖說美國次貸危機對法國房地產業沒有帶來直接的衝擊,但是間接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次貸危機對法國零售業的影響更為明顯。現在巴黎的遊客多了,利潤反而少了。原因在於,次貸危機使美元貶值加劇,歐元卻變得更加堅挺,歐盟國家的遊客多了,而出手大方的美國人少了,且花錢也變得摳門兒了,所以商品越來越賣不動,生意越來越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