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保護的是自己的權益。傳統手工業授徒的方式有其長處,相比於西方,中國的工匠技術傳承最大的不足在於其更多的是憑藉數代人經驗的積累,也就有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說法。
不過對於現代工業來說,傳統手工業幾乎沒有太多的意義,現在兵工廠、鐵廠等工廠創辦工徒學校,實際上就是一種授徒的革新——用學校培養現代工人,至於傳統手工業,他們或者會被淘汰,或者或主動或被動的加入變革之中,演變成現代工廠。
“主公所言極是!”
郭子明贊同之餘,倒也沒有掩飾其內心真實想法。
“臣之所以將郭家兩百傳承的營造之技一一授出,一來是因為這是家父之願,二來則是希望能借工部大學堂之人,將我中國營造之技與西洋營造之技一般,化為科學學科,而非憑以經驗……”
當然,實際上郭子銘並沒有說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願意這麼做是為了與京師的“樣式雷”一爭長短,“樣式雷”之所以會成為“樣式雷”,憑得正是其得康熙的重用,由此才有雷家主宰樣式房一百餘年,進而視其為雷家禁錮。
而郭子明卻在這武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朝興起的希望,若是自己抓住這一機會,自然可以取代“樣式雷”,進而成為新朝的“樣式郭”,所以他才願意將郭家家傳一一授出,為的不是其它,而為了憑此影響工部營造所,將來憑著這份師徒,他自然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為新朝的“樣式郭”。
對於自幼跟著父親學習營造之技的郭子明來說,他並不是一個木納的匠人,在匠人之外他同樣也是一個官員。他意識到眼下就是一個機會。
心有所思的他接下來刻意奉承著,並慢慢地將話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