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棠、胡林翼……一個個名字在李鴻章的腦海中閃動著,他甚至相信,如果不是因為一些原因,恐怕恩師也有可能會成為其中的人選……
派系!
地域之見一直影響著中華朝,幾乎從中華朝成立的那天起,就從沒有擺脫過這一切陰影。
想起這些,李鴻章就有些頭痛,尤其是作為殖民地部尚書,他可以說是手握大權,他的權力甚至不遜於宰相。因為殖民地部有權向陛下的推薦殖民地總督,並且任命殖民地官員。
幾年前,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因為他們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殖民地。“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在其領土上”,而現在的中國同樣也是如此,非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太平洋以及北美。
“現在中華帝國已經步入了鼎盛時期,在全世界範圍內大約5億人也就是全球人口的約二分之一都是中華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45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報紙上的言語或許有些誇張,但是卻充分表明了一點。在過去的兩年間,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龐大的帝國,而這個帝國60%的土地都是殖民地!
作為殖民地部尚書的李鴻章,無疑也就成為各部之中權力最大的尚書。也正因如此,地域之爭,同樣也把他捲入其中,甚至不得脫身。
每一個殖民地的總督人選,他都需要經過再三的考慮,首先要考慮到平衡,其次要才能考慮到他們的能力,可即便如此,在他的桌面上,永遠擺放著成堆的檔案,等待著他批閱,等待著他做出決定。
這不是最讓他頭痛的,地域之爭所引起的爭持,即便是在殖民地也無法得到平衡,在殖民地除了總督的人選之外,還涉及到其它的很多利益,移民的安置,當然,更重要是企業進入殖民地後在殖民地產生的競爭,這些企業各有各有靠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是依靠地域、鄉誼維繫著這一切。
甚至就是李鴻章自己,同樣也是徽商的靠山,儘管“髮匪”對徽商造成了非常大打擊,但是現在徽商仍然迅速崛起了,尤其是透過對淮南煤礦等廠礦的投資,使得他們壟斷著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煤炭供應,這使得徽商得以重新崛起,有了在殖民地與其它地域商人競爭的資本。
而李鴻章正是徽商集團最大的靠山,而他也總會照顧一下同鄉,當然他知道,陛下同樣也准許他這麼做,因為陛下並不希望一家獨大,無論是中樞,亦或是經濟,都需要平衡。
甚至在當初創辦淮南煤礦時,陛下就刻意關照過徽商,這是一種經濟上的平衡。同樣也是帝國之道,只有透過這種地域上的平衡,在財力上、權力上的平衡,才能達到國家的穩定。
而對於作臣子的李鴻章來說揣摩到了聖心的情況下,他就需要遵從陛下的想法去辦一些事情,所以在很多時候,得罪人的事情,往往都是由他去處理,就像他把緬甸的油田指定交給一個北直隸的商人開採,這是因為北方商人在國內的力量最為薄弱,所以需要適當的扶持。
為此,李鴻章沒少被報紙諷刺現在沒有了言官,官員們不需要再考慮言官的掣肘,但是報紙反倒變成了另一個言官,報紙在監督的著官員。那些商人們同樣透過報紙對一些官員的施政大加指責,這,甚至受到法律的保護!
“下次,一定要讓他們多辦幾家報紙!絕不能讓那些湖北人、廣東人掌握所有的報社……”
心底這麼嘀咕著,李鴻章已經想到了處理報紙的辦法辦報!透過辦更多的報紙,在報紙上與對手打擂臺。
但真正令他頭疼的並不僅僅只是這件事,真正讓他頭痛的是就在兩天前,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塊豆腐大小的文章,在文章裡提到殖民地部這幾年的功績顯著,言裡言外只有一個意思推薦他做總理大臣!
做宰相!
儘管這同樣也是李鴻章所渴望的,但是,現在面對這篇報道,一向穩重的李鴻溝一時有些慌亂,他感到一場狂風暴雨正向他鋪天蓋地地襲來。
因為對於李鴻章來說,他覺得自己的資歷還不夠,如果再過幾年的話……他定會當仁不讓,但是現在,肯定不行!
“這到底是誰的主意?”
李鴻章的眉頭緊鎖著,他能夠感覺到在這件事背後隱藏著的陰謀,陰謀的氣息幾乎是在他看到報道的第一時間,就感覺到了,那撲面而來的陰謀,讓他意識到,現在他已經進入了一些人的視線之中,成為某些人的敵人!
在馬車接近殖民地部的時候,李鴻章突然推開車窗,對車伕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