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麒微笑道:“三哥這樞密使,也不能做一輩子啊。等他卸了樞密使的差使,就能做總議長了。三哥文武兼通,人望又夠,足以接狄叔叔的班。”
由楊開遠來做這總議長,這一點歐陽適從未想過,這時被楊應麒一提,忽覺楊開遠確實很合適,甚至比自己合適,但還是道:“現在南方的局勢雖然穩了些,不過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我覺得元國民會議召開之前老三應該不會卸任,要不局勢怕會有所動盪。”
“嗯,那說的也是。”楊應麒支頤良久,說道:“如果大嫂不願出任,三哥又無法分身的話,那……那就只有四哥了……”歐陽適眼睛一亮,楊應麒卻已搖頭道:“不行,不行。”
歐陽適頗為失望,問:“為什麼不行?”
楊應麒見他如此,失笑道:“四哥,你很想當這個總議長麼?”
歐陽適被他道破心思,一時頗為尷尬,但他畢竟是在大風大浪裡翻滾了幾十年的人,一陣尷尬之後便坦然承認道:“不錯,我是有這個意思。”
楊應麒對他的這份坦誠頗為欣賞,便不拐彎子了,說道:“四哥你名望、能力、資歷各方面都是夠的,不過如今我大漢不比當年了,要辦好這元國民大會的事,不但要有能耐、有主張,還得說得、做得、寫得!我說句實話,四哥你這些年雖然也有讀書,但畢竟公務繁忙,沒能在這上面花太多的心思,所以在文略上稍嫌不足。若四哥真有心接狄叔叔的班,那除非……”
歐陽適問:“除非怎麼樣?”
“除非能尋到一個好幫手。”楊應麒道:“若四哥能尋到一個得力的人來做元國民大會總書記,以其所長,補己之短,文武兼濟,動靜結合,那這件大事必能克成!”
歐陽適沉吟道:“我對那些文人關注不多,誰高誰下也搞不清楚,要不老七你幫我推薦一個?”
楊應麒道:“胡寅如何?”
胡寅歸漢已久,當初意氣風的青年才俊這時也已經成為名滿天下的漢廷重臣,當年為了對付趙構歐陽適兵臨建康逼趙構簽訂合約時曾和胡寅合作過,雙方倒也算是舊相識,相處得還算融洽,所以歐陽適一聽便道:“胡寅不錯!他的文采那是不用說了,難得的是不迂腐!是個人才。”
楊應麒道:“沒想到四哥對他的評價居然這麼高。”
歐陽適道:“有才能的人,我總是喜歡的。”
楊應麒微笑道:“不錯,我也喜歡。”( )
第三四一章 聚首(上)
華元一六八八年,春末,酷暑未到,年初的溼氣已經退去,天氣正佳。大漢京城外西山腳下忽然響起了馬蹄聲,兩支純騎兵部隊,一支從東北而來,一支從西南而至,同時以極快的度衝向對方。眼看就要接鋒,雙方忽然默契地放慢了賓士的度,只有跑在最前面的兩騎度不減,馬上男子同時向對方伸出了手,兩騎碰頭時兩隻極有力的手“啪”的一聲握在一起,同時放聲大笑。這兩個人,便是大漢皇帝的弟弟、大漢帝國的元帥蕭鐵奴和阿魯蠻。
這次大漢帝國建都後的第一次元國民全國會議,軍方四大元帥蕭鐵奴、楊開遠、歐陽適、阿魯蠻全部到齊,此外上將中劉錡、王宣、曲端、耶律餘睹也都到會。楊開遠仍領樞密使銜,去年宗弼勢力滅亡後南方局勢漸穩,他佈置好了南方的防務便從大名府回到京師,歐陽適則從上次奉召入京後就沒離開過。按例,邊疆將帥入京是不能帶兵的,但折彥衝這次卻特例允許劉錡和曲端各率精銳三千入京以供檢閱,至於蕭鐵奴和阿魯蠻更得以率領精兵萬人揚威京畿。王宣所部本屬中央軍系,這時西北局勢漸定他的人馬也調了回來,劉錡、曲端兩支人馬十日前就已6續到齊,由楊開遠主持安置,蕭鐵奴和阿魯蠻卻約好了今日會師西山腳下。
兩軍相見自有一番親熱,而兄弟兩人見面更是感觸良多,蕭鐵奴指著阿魯蠻的大肚子說:“老五,我和老大在漠北西北打生打死,你倒好,呆在黃龍府養尊處優,養得肚子比大肚婆還大!”
阿魯蠻摸了摸肚皮道:“誰不想打仗誰是孫子!整天吃飽了睡睡醒了吃,那是我願意的?你把功勞都爭去了還在這裡說風涼話!回頭見到大哥我得跟他說清楚了——以後再有仗都讓我去,你就呆在後面享清福吧!”說著看看蕭鐵奴半臉僵死,比之往日陰鬱更甚,嘆道:“六奴兒,上次去漠北可苦了你了!”
蕭鐵奴哈哈大笑道:“苦個鳥!男子漢大丈夫,就該這麼活!”
兩人在西山下比試武藝兵陣,把這片地皮踩得好像真打過仗一般,興致正濃,部屬來報:楊元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