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3 / 4)

小說:邊戎 作者:津鴻一瞥

東、陝西才是對他最有利可圖的選擇一

目此韓昉忽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劉彥宗半點也不奇怪,心想若是國相(宗翰)有意與二太子(宗望)聯手侵宋,那無論對宗望來說還是對劉彥宗為的漢臣來說都沒壞處。為何?宗望南侵,第一步便是下燕京,第二步便是入河北,而無論是燕京還是河北,都是劉彥宗等燕京士人十分熟悉的地方,宗望若南侵他們不僅能夠出謀劃策、建立軍功,而且佔領燕京後他們還可以鼓動宗望把大本營東移到析津府那是他們的老巢,回到那裡他們幹什麼都方便。

劉彥宗給韓昉這麼一提,心中便湧現出無數想法來。不錯啊,他們燕京計程車人,原來還可以表現得更加主動!如果事情進展順利的話,那他們也許還可以取回在燕雲一帶甚至是河東河北的庶政權力!沉戥許久以後,劉彥宗問韓昉道:“企先兄也有如此打算麼?”韓企先是宗翰的漢臣謀主,在西路軍的地位與他劉彥宗在東路軍的地位相捋。

韓昉道:“這等事情,於國相於韓公都甚有利,只是大家一時都不好開口罷了。為何?就是為了要集中精力平漢部!但漢部是那麼好打的麼?上次先帝?南巡?,舉國上下誰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結果如何?還不是無功而返!”

劉彥宗皺眉道:“上次無功而返,主要是因為先帝途中駕崩的緣故吧。”

韓昉壓低了聲音道:“魯開兄你當時不在軍中所以不知道,我可剛好就在跟前!依我看,當時先帝的身體本不至於忽然大壞,之所以會那樣,實是被軍情逼的!?

劉彥宗聽得凜然,想起宗望一提起漢部便常顯得暴躁,也知道完顏部對漢部並不是十拿九穩。

韓昉又道:“如今皇上和二太子準備以伐宋逼得漢部內亂,這當然是極高明的策略。但依我看,若漢部最終造反,那自然什麼也不用說。但漢部若能向上次一般化解這次危機,則我們莫若勸國相、二太子順勢真個伐宋算了!漢部小而堅,趙宋大而弱。如果我們能平定大宋,依靠燕雲兩河的人力物力,再養二十萬大軍也不在話下,那時中外一統,再移兵向東,以天下壓一隅,還怕漢部不屈服麼?”

“中外一統”是宗翰曾向阿骨打提過的建議,劉彥宗倒也知道,因此一聽韓昉口中“不小心”洩漏這個詞來以後更無懷疑,認為宗翰果有此心!當下道:“先伐宋還是先平漢,這本來只是次序上的問題。若說利害,自然先伐宋於我等有利。只是漢部如不出兵,我們便如芒在背,難以放心南下啊!?

韓昉點頭道:“魯開兄所言甚是。漢部的事,我們眼前說不上話。但若有機會說得漢部與二太子、國相一齊起兵南下,那我等便富貴無憂了。”

劉彥宗頡道:“若能那樣,自然是最好!二太子、國相與漢部三路夾攻,大宋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此事彥宗自會留心,公美與韓公(企先)那邊,到時可也得呼應才好。”

韓昉笑道:“這個自然!這個自然!”

韓眆辭了宗望,先到會寧覆命,然後來尋完顏希尹道:“眆想回西京路一趟,將會寧、遼南的形勢與國相說知。”

完顏希尹道:“我也早有此意!”便向吳乞買請命,讓韓眆回西京路公幹。來到大同,宗翰競爾移兵在外,韓眆問起緣由,才知道漠北又生事端。

當初燕京既破,耶律大石隨後也遭生擒。直到去年秋末阿骨打去世之後,耶律大石覷得破綻,逃歸大遼殘境,這人也真了得!一路收集舊部,見到遼主耶律延禧時競有了一支像模像樣的人馬!

耶律延禧見到耶律大石,怒責他膽敢在自己還活著的情況下擁立耶律淳為帝,耶律大石從容答道:“陛下以全國之勢,不能拒一女真,棄國遠遁,使燕京軍民陷身無援之境地!大石即便立了十個耶律淳,那也都是太祖皇帝子孫!豈不勝過乞命於金人鐵蹄之下!”

耶律延禧不能對,又見他帶來了不少兵馬,一時不好就降罪於他,賜酒食略為安撫,仍命他為都統。這時遼主在逃亡之餘,眼見又有過萬人馬,忽然自信心爆棚,準備領兵收復燕雲。

耶律大石諫道:“當初以全國全師之勢不謀戰備,以致五京俱為金人所有。國勢至此而貿然求戰,絕非上策。眼前之計莫若休養生息,待時而動,不宜輕舉妄戰!”遼主不聽。

耶律大石自忖繼續跟隨耶律延禧決無前途,再說自己畢竟曾擁立過別人為帝,即便將來大遼有機會重振國勢,只怕耶律延禧也會來個秋後算帳!當晚便率親信三百騎夜遁,北行三日,渡過黑水,遇見白韃靼一部,其時大遼在漠北威望仍在,白韃靼部獻上馬匹四百,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