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去扶助!?
“叛徒?”折彥衝眉毛揚了揚道:“你是說廣弼?”
楊應麒道:“不錯!就是二哥!”
折彥衝道:“若是這樣安排,倒也遂了他心意。只是廣弼若帶大批人馬前往,那這事我們無論怎麼說完顏部都不會相信人家可不是傻瓜!但廣弼要只是孤身前去,恐怕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未必。”楊應麒道:“二哥去與不去,總是有些區別的。再則,二哥便是一個人去,到了大宋也不會孤身一人!大哥,你還記得我跟你提過的忠武軍麼?”
“忠武軍?”聽到這裡折彥衝忍不住問道:叫、子!你別告訴我你在塘沽時便埋下這伏筆了!”
“當然不是,我又不是神仙!哪裡能料到這麼細的事情。”楊應麒道:“不過我當時隱隱感到留點人馬在大宋,對我們將來攻略中原會有用處。”
“攻略中原”折彥衝微感訝異道:“原來你也有這雄心!?
楊應麒嘆道:“不是我有這雄心,是大宋逼著我們不得不起這雄心!咱們困守在這邊涯海角,眼睜睜看著趙家官人把天下搞得一塌糊塗,我們無論是為自己打算還是為大宋百姓打算,都得敲打敲打他!我去燕雲幫他們出主意,難道還真是為了趙家不成?我是為了我們自己!大哥,我知道你想要中原的,我知道!我們預訂了的江山,怎麼能任由胡人糟蹋!?
折彥衝點頭道:“不錯,中原是我們的!如能不讓胡人染指,還是把他們攔在關外的好!不過眼下大宋雖然弱得令人眼饞,但完顏部的意思,應該是先對付我們漢部,再想其它。
楊應麒道:“滅我漢部與侵略大宋,乃是他們都會做的事情,我們沒法去改變不過我們並不需要改變他們的這種想法,只要改變他們動手的次序罷了。”
折彥衝沉吟道:“有我在遼南一日,吳乞買便寢食不安,宗望也斷不敢盡起兵力向宋!但漢部大軍若盡起南下,又怕會寧抄我們的遼南老家。”
楊應麒道:“所以我們這次從金侵宋,不能太積極,動用的兵力也不能過多但又要讓他們放心。”說到這裡停了下來,似乎遇到了花崗岩。漢部出動的兵力不多,女真人又怎麼會放心南下?
折彥衝道:“怎麼了?”
楊應麒雙眼有些茫然道:“這個大方略,我心裡也是剛剛成型。這一點暫時還沒有想到辦法,但是這一點又極為關鍵!怎麼辦呢?”搓著手掌來回踱步。
折彥衝道:“其實,你還忘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什麼事?”
折彥衝道:“廣弼在我和鐵奴面前、在元部民會議上說了許多不該伐宋的理由。但我知道,他反對伐宋,理由其實只有一個。其它那些,都是為了說服我和部民而想出來的1?
“大哥你說的唯一理由,哪個?”
“他認為引胡侵漢是不對的!就是這樣1?折彥衝道:“所以漢部是否從金南侵,乃是他認同漢部的底線!如果我們引胡入關,那兄弟便是陌人所以,除非我們拒絕從金伐宋,否則便很難留住他!更別說是讓他在大宋做你的內應1?
楊應麒忍不住道:“如果我們能夠拒絕從金伐宋,還需要想這些策略麼?”
“沒錯。”折彥衝道:“所以,你這個策略行不遁。因為你既不能讓吳乞買放心,又不能讓廣弼滿意!”
漢部軍制,主要有三大淵源:第一是從死谷到千里遠征期間磨合出來的五人一組、十人一隊的編制,以及在那段時間形成的實戰經驗與訓練傳統;第二是從女真那裡吸收的猛安謀剋制度;第三是唐宋軍銜名稱。這三種軍事傳統相結合,再加上後期折彥衝、楊應麒與曹廣弼加以融會變化,便形成了眼前初具雛形的漢部軍制。
對會寧,漢部仍然以猛安謀剋制為公開軍制,如折彥衝、楊應麒、阿魯蠻和蕭鐵奴均為猛安等等,而曹廣弼、楊開遠至今仍為謀克。但在實際上,漢部內部另有一套軍銜,基本上是參照唐宋軍銜而簡變之,如十人之隊長稱佐尉,百人之長稱校尉,五百人之長稱都尉,千人之長為郎將,五千人之長方稱將軍。如徐文便為郎將,曹廣弼自領下將軍俸祿,歐陽適、阿魯蠻、蕭鐵奴均依曹廣弼例,不好意思越到二哥頭上去,都只稱下將軍。漢部承尚武之風,征戰經年,有功之士、能戰之人甚多,主力6軍系統的正規編制不到三萬人,而郎將之才卻近百人。
折彥衝在漢部元部民會議之後到遼東半島北部巡視,6軍除了在重要地區值勤的將官以外,自郎將以上全部匯聚。這次會議於曷蘇館部邊緣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