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3 / 4)

小說:邊戎 作者:津鴻一瞥

被接下來的戰報給否定了——金人聽說漢宋議和、宋軍撤出河南以後便不斷派遣遊騎衝撞於河南與山東之間,力圖截斷山東與河南的聯絡,使得新漢政權在山東的文官力量難以進入河南。而曹廣弼這時也正在太原竭力與金人周旋,精力顧不到南邊,河東軍團本身的文官力量相對來說比武將力量來得不足,所以對於河南諸州縣只能節制羈糜,而無法團聚成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宗翰他們不傻,不會不知道若讓楊應麒成功實現對這片地區的統治意味著什麼!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全力阻止。

總的來說,新漢政權這時已經漸漸恢復了優勢,但在喪失了大半個齊魯軍團和無數義軍以後,新漢政權的攻擊力卻顯得有些不足,要打破眼前的僵局,楊應麒總覺得缺了什麼東西。

“刀!我們需要一把刀!”

想到這裡楊應麒給折彥衝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裡討論的,全是關於那把刀的出鞘問題。( )

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

華元一六八一年,夏,折彥衝籤命令,追贈在河北戰死的副元帥宗潁為元帥,同時布趙構的《謝罪表》,通告天下。

當然,趙構的這道謝罪表是不會在淮河以南出現的,漢宋之間的邊界還沒有正式勘定,不過雙方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所以便暫時讓一些地區出於模糊狀態。

在東邊,韓世忠在歐陽適退卻以後便強烈要求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以與漢部抗衡,文官系統以趙鼎為對韓世忠的主張也極力贊成,趙構本人也深刻體驗到水師建設的重要性——在漢部的水師面前,長江已經變成了通途而不是天塹!由於來自海上的威脅是如此強大,所以海防的思想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層面。

在西邊,張浚在接到割捨西北的詔書後幾度都想抗命,但一方面是劉錡、曲端步步進逼,另一方面趙構怕變故再起漢部捲土重來,連詔書命他撤到漢中,張浚在內外兩方面的壓力下無法自解,到最後建康方面甚至有暗示的言語質疑張浚是想擁西北之兵自立,到此張浚便無法再堅持下去,引兵退入漢中,部分陝西兵將不願離開,在張浚南撤前夕叛變附漢,自秦嶺以北遂全屬新漢政權。不過由於新漢政權中樞的行政力一時沒法到達,所以這一塊地面實際上處於自治狀態。劉錡在張浚南撤後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了西北嚴密防範西夏。在這一塊土地上陝西本地守軍的防衛力量是基本完整的。不久張浚罷帥,而被張浚囚禁的林翼等人也得以迴歸——在這之後,林翼便在西北消失了,從此渺無音訊,大部分人都以為他是因為殘廢而歸隱。

在漢宋衝突期間,西夏雖有蠢蠢欲動之心,但這時的西夏已經不是李元昊時代那個重武輕文的西夏,而是經過仁宗改革後變得重文輕武的西夏,所以在幾次小規模的進犯被邊境漢軍成功阻擊以後,這個西垂之國便又老實起來。更讓劉錡有些訝異的,是他覺得西夏的注意力似乎也不全在秦風路這邊,因為在幾次衝突中嵬名察哥和他的直系部署都沒有出現過。在曹廣弼以新漢政權方面大臣的身份移書夏主以後,夏主很快作出反應,向太原派遣了使者表示願意固守舊疆。

在南邊,則是趙構君臣在上演一場安綏內部的大戲,江南在漢宋新約簽訂以後逐步安定繁榮,呂頤浩罷相,秦檜上位,宋廷的政治局勢逐漸穩定下來,但荊南平定鐘相的那場戰役卻因為貽誤了早期的戰機而打得頗為艱難,許多宋室宿將都在這場戰爭中馬折前蹄,而一顆新星則在這次戰爭中迅崛起,由二線將帥躋身於一線將帥之中。

“真有岳飛這個人啊!”在塘沽,楊開遠聽到這個名字後暗暗納罕:“還有韓世忠……應麒真能未卜先知?還是說他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這兩個人的才能?”

不過這個不是很重要的問題楊開遠只是在無事時腦中靈光一閃,他最大的心力還是放在北方的戰事上。在燕京與塘沽的對峙中,楊開遠和宗輔都已經出盡了全力,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對於這一點楊開遠內心並不是很在意,因為他本來就不以攻城略地著名,新漢政權的既定戰略中也從來沒打算以塘沽守軍作為開啟局面的突破口。

“可是這個僵局,總得打破!”

這時楊開遠想到了一個人,一支軍隊:“他還活著麼?還有戰鬥的力量麼?”

其實楊應麒比楊開遠更早就想到了這個人,並飛信傳到塘沽、山東,轉交太原,可是遠在書信到達之前,曹廣弼就已經在積極與和那個人聯絡了。

眾兄弟都掛念的那個人,自然是蕭鐵奴。

可以想像,如今太原的防線已經穩住,陝西也已到手,在這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