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張浚為了挾制陝西諸將群起攻漢而施詭計,實有不得已處,因那時陝西民意受中原兩河輿論的影響,已漸漸擺脫趙姓私權之籠罩,“華夏重於一君”之觀念漸入人心,所以趙構要動一場利金損華的戰爭,便不得不託於詭異。而且當時趙構又沒給張浚留下多少時間,張浚要在反手之間挾制諸將,也唯有出此下策。
但是,張浚的這個謊言實在太過脆弱,南北戰事一起,趙構的醜行便揭然無遺。這一來連帶著陝西兵將也糟了殃。秦川與河東、河南本屬一體,兩地士林武將或聯姻或結朋,關係極為親密。秦人這次幹出來的惡事不但大利於金人,而且還間接害死了數十萬在燕趙作戰的同胞,在已經脫離趙宋行政權控制的情況下,兩河、齊魯乃至汴洛知道此事者無不痛罵,賣國賊的帽子扣將下來,陝西兵將無不引為奇恥大辱——他們都覺得自己是被張浚騙了!
不過,秦晉對峙的軍勢格局一成,張浚便能以軍法來威壓全境,許多兵將雖然不滿卻是敢怒不敢言,更不能付諸行動——因為一旦行動那就意味著對大宋的背叛。宣洩憤怒洗刷惡名的衝動和正式叛宋之間畢竟還有一定的距離。張浚也正是料到會有這種局勢,當初才敢這麼幹。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只要小心謹慎,以對河東動攻勢為藉口,慢慢加強對各軍州的控制,便能順利完成趙構交給他的任務了。
曹廣弼的第二個使者施宜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渡河入陝。這時張浚正在黃河西岸的同州,與河東軍在河中府的駐軍對峙。本來河東軍在河中府的駐軍不過數千人,無論兵力還是戰鬥力都不能和張浚麾下的陝西軍團相比,但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