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3 / 4)

小說:邊戎 作者:津鴻一瞥

漢部的主力軍隊仍然沒有動作,但作為附屬軍力的趙立、劉錡卻已在行動!宗輔為了防範漢部從塘沽方面進攻,兵力不得不大面積地調回燕京,所以趙立得以進逼到大名府,而劉錡則渡過濟水,收復了濱州、棣州、德州,濱、棣、德三州北部都與滄州接壤,所以劉錡的兵力一到這裡,馬上請得漢部中樞的許可徵調滄州的民兵團練指揮權。這樣一來不但趙、劉兵力大增,而且漢部在山東、河北的實際控制領土也完全聯成了一片!

楊應麒擲下政令,將位於大河南北兩岸的塘沽與塘南正式合併為一座新城。又簽了樞密令,將塘南以外的滄州連同濱州、棣州、德州劃為河北路戰區,由劉錡總領兵權。漢部的樞密令傳到以後,劉錡猶豫了一會,終於默然領命。

就在這時,楊應麒以折彥衝名義傳的“停戰檄文”也到達了。這道檄文要求金軍、宋軍、義軍以及各種地方勢力全面停戰,讓百姓休養生息。漢部動用了強大的政府力量和民間力量,將檄文傳到了河南、河北、山東、河東、燕雲、陝西的每一個縣。這道檄文在冠冕堂皇的用詞背後充斥著**裸的威脅,這個威脅可以用折彥衝讓楊開遠代為傳達的那句話來體現:你們還要會寧不要!

這當然不是一句純粹口頭的威脅,實際上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折彥衝真的敢這麼幹!有能力這麼幹!

在中原戰場上,金軍現在唯一佔據優勢的就只有太原!可是兩河的民氣在這道檄文的促下已經形成燎原之勢!不但太原城內士氣高昂,而且太原周遭的情形也產生了連鎖變化!太原府西邊的石州先叛金易幟,跟著是太原東邊平定軍的一支渤海軍叛變入太原受曹廣弼節制,同時太原東北的代州更有一支契丹兵偷襲雁門關呼應漢部,在一片紛紛擾擾中,太原西南的汾州更有三十二家大戶聯手捐出糧草萬擔輸往太原。忽然之間,曹廣弼所在的太原不再是孤城,因為他在周圍隨時可以得到補給!

一向兇悍的宗翰在這種形勢下也害怕起來,他在河南、山東已經完全呆不住了,就是河北、河東也沒一處地方能讓他感到安全!所有漢人看起來都不可信,尤其是被金人徵集入伍的那十幾萬漢奸部隊!甚至連契丹人、渤海人都變得很不可靠!如果形勢再這麼展下去,天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宗翰對部隊的信心忽然降到了歷史上的低點,如果有一天那十幾萬漢人部隊忽然全線倒戈,他也不會覺得奇怪!現在他必須趕緊和吳乞買、宗輔達成共識,也唯有三方力量聯合起來才有可能重新壓制折彥衝!

宗翰如此想,宗輔也如此想。漢部和金軍都不動,那些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和義軍在這種情勢下也都不敢動。於是,兩河、山東、河南和陝西在漢部傳“停戰檄文”之後不久竟然真的實現了停戰。應該說這次和平這是一種微妙的局勢造成的,但它產生的輿論力量卻遠遠出楊應麒的預料!

“金兵也怕漢部的大將軍啊!”

實際情況未必如此,但文人們容易產生衝動,武將們容易產生豪情,而底層的百姓則容易產生盲目崇拜!不過,如果有一支理性的力量作為主導的話,那上千萬人的盲目樂觀有時候也可以成為有用的力量!因為有些事情,相信的人多了,就會變成現實。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撻懶、宗翰、宗輔這金國三巨頭分別出前往燕京碰頭。但是他們的這次會面卻並不很被當下的輿論所重視,因為另外一個會議也即將在山東的清陽港召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次會議比金國三巨頭的碰面更加重要!這個會議,就是楊應麒移書天下、要求召開的“華夏擴大會議”。

楊應麒的這封信幾乎是一封公開信,讓整個東方世界都知道了這次會議的形式和內容。

會議的形式基本是以漢部的元部民代表會議為雛形而略加變化,參加的人則不限於漢部已有的元部民代表,而包括了所有抗金陣營的重要人物和中原地區能夠保持中立的部分士紳,在前線走不開的戰士、將領可以派遣代表參加。

而比會議形勢更為引人的,是楊應麒所草擬的三項預定議題。哪三項?

第一,關於在兩河地區、京東西路廢除政和以來宋室政府的苛捐雜稅問題,以及如何恢復這個地區在戰後的民生與經濟問題。

第二,關於如何讓東北地區、漠南地區和燕雲地區由野蠻之制進於文明之制,以及如何減輕這些地區人民的沉重負擔問題。

第三,關於大宋律法與漢部律法的調適以及在各個地區的變通、適應問題。

這三項議題,沒有一句話涉及怎麼分割蛋糕的問題,甚至迴避了中原乃是宋室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