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麒道:“我們漢部給大宋出人出錢出力,大宋怎麼的也得給我們一些回報吧?”
胡寅等心頭一凜,都忖道:“果然來了!”漢部願意借兵背後肯定有條件,這事他們早想到了。胡寅道:“七將軍需要大宋為漢部做些什麼麼?胡寅等雖無權答應,但亦可代為傳達。”
楊應麒笑道:“這件事情不用請示,你們自己也答應得!再說如今汴梁已經陷落,你們向誰請示去?”接著便說出他的要求來:“這次我們漢部為了援助大宋,不知抽出了多少官員來應付這件事情,所以我們現在的官員有些不夠用了。因此我想向大宋借諸位一借,請你們幫我們漢部處理一些我們忙不過來的政務。”
胡寅等最怕的就是漢部要求割地,誰知道竟然是這樣一個要求,一時都感愕然。
楊應麒問:“怎麼?有難處麼?”
胡寅道:“不知七將軍要我們幹什麼?我們對漢部的政務並不熟悉,恐怕會壞了漢部的大事。”
楊應麒道:“我想辛苦一下諸位,深入到漢部各個地區巡查探訪。這事只要秉持公心便可。再說,只要地方走得多了,漢部的政務慢慢的就會熟悉起來的。”
胡寅和幾個同僚商議了一會,覺得這也是瞭解漢部的好機會,勝過枯守津門無所事事,便都答應了。
大宋使臣走了以後,陳正匯問楊應麒道:“我們漢部的人手缺麼?”
“不缺。”楊應麒笑道:“我只是要他們四處走走,不要悶在津門整天來找我們的麻煩。”
陳正匯輕笑道:“恐怕不止吧,我看七將軍是認為這些人都是人才,因此就像當初對我一樣‘不懷好意’!”
楊應麒笑道:“你怎麼說都好!”
陳正匯又問:“可我們有五萬兵馬援助大宋麼?”
楊應麒道:“這五萬兵馬並不是像遼口那樣的精銳。我是打算在滄州、登州就地募兵,略加訓練後就交給劉錡弄去。咱們給他兵馬錢糧,至於仗打成什麼樣子,咱們就在一邊看著吧。”
陳正匯又道:“可第一期先鋒兵馬,咱們也只准備了六千人啊,哪裡有一萬?”楊應麒準備給劉錡帶領的六千兵馬,就是上次演習時劉錡率領的塘沽新兵。這事楊應麒已和劉錡打過招呼,劉錡自然欣然應諾。
楊應麒聽陳正匯問起,笑道:“如今大宋流入滄州、登州的流民甚多,我已派人到這兩個地方各招募了兩千壯丁,分別由登州、塘沽的守軍加以訓練,如今已有一個多月了,這事你不知道?”
陳正匯恍然道:“原來這兩支人馬七將軍是打算這樣用!可是這兩支人馬才訓練了一個多月,未必能上戰場吧。”
楊應麒道:“嗯,離上戰場還早,但至少已頗有紀律了,當後勤隊伍、輔助隊伍應該沒問題。我們給錢給糧給人,至於兵員怎麼訓練,怎麼強化,那就要看劉錡的了。”
這時門外來報:“李鬱、徐文兩位大人來了。”
楊應麒便命請進,兩人進來後楊應麒對他們說準備讓徐文去做劉錡的副將,讓李鬱去做參謀,徐文毫不猶豫便領命了,李鬱卻微微皺眉。楊應麒問他:“你回津門後不是總嚷嚷著要去大宋麼?怎麼不樂意了?”
李鬱道:“我之前要回大宋,是因為說過要和學生共患難。但現在局勢成了這個樣子,我再去有什麼用處?再說我不習軍旅之事,怎麼做得這參謀?”
楊應麒道:“派你去不是因為你懂軍事,而是因為你懂政治。”
李鬱一凜,問道:“懂政治?”
楊應麒道:“這次你們兩個去,在軍隊怎麼打仗這件事情上要竭盡所能幫助劉錡,不要給他拖後退。但是在軍隊的歸屬上卻要小心,要儘量和大宋的主力保持距離,不要讓這支兵馬給大宋吃了!我們只是幫大宋打仗,可不是給大宋輸血!”
李鬱沉吟道:“這隻軍隊,是聽調不聽宣,對吧?”
楊應麒大喜道:“不錯不錯!你這麼快就道得出這五個字來,就說明我選你是選對了!”( )
第二二三章 義軍西渡(下)
對於出兵大宋之事,漢部並沒有大張旗鼓,相反,一切都只是偷偷地來。津門、塘沽的兵馬都是悄悄地、分批運往登州,劉錡從津門出時也是孤身上路。
完顏虎和楊應麒都來相送,這是一次並未公開的送行,場面並不隆重,只有完顏虎、楊應麒及其隨行數人而已,卻令劉錡倍感溫馨。完顏虎因為在曹、劉聯姻一事上有過反覆,自覺有些對不住劉錡,出於內疚,在婚事談定以後對劉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