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詩經》,正是貴族統治者用來教化天下的,貴族夫人采葛織布這樣的事雖然可能不是很普遍,但有那麼一些個貴族織女,不正值得可歌可泣嗎?《詩經》裡還有一首《甫田》的詩,寫的便是貴族夫婦到田間地頭親自給農夫送飯:“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有且。曾孫不怒,農夫克敏。”另一首《上農》詩,也記載“后妃率九嬪蠶於郊,桑於公田”。

葛覃:織女,天下男人心中的溫暖(2)

在三千年前生活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貴族女子既不勞心,勞一點力又有何妨?中國傳統社會本來就是崇尚男耕女織,這固然是一種社會分工使然,但周代的禮制也是倡導織女的。《禮記》內則記載貴族女子出嫁之前,“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執麻枲,治絲繭,織紝組紃,學女事,以共衣服。觀於祭祀,納酒漿籩豆菹蘸,禮助相奠。”可以知道,三千年前的貴族女子也並非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葛覃》中的織女不僅因善織而成為天下男子共同的溫暖,而且還因其孝敬父母而深得詩人的歌詠。“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如果說織女在采葛織布的過程中享受到和諧的夫妻生活的話,這裡則是因為能夠回家去探望自己的父母,而感到格外歡悅了。你看詩中的織女,一邊喜滋滋地告訴“師氏”,我要回家看父母了,一邊把自己貼身的內衣和外衣都洗了,準備乾乾淨淨地去見父母,這樣一種情景,令多少現代人不可思議,更是現代超女們嗤之以鼻,想都沒想過的事了。

讀懂了織女這樣的心境,就難怪詩人要把粗野的葛藤和青青的葉子,婉轉啼鳴的黃鳥作為織女的襯托了,也就難怪即便是經學家們也認為,詩人是以葛藤來比喻織女的柔情,以葛葉來比喻織女容色美盛,以黃鳥的歌唱比喻織女的神氣悠遠了。這樣的女子,不勝過超女十倍百倍嗎?這樣的女子,不成為天下男人心中的溫暖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漢廣:教你如何單相思(1)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漢廣

《詩經》不是民歌,國風更不是民歌,它是國教。它是抒貴族君子之志的詩,貴族君子為何就不能創作出民間喜聞樂見的詩歌出來呢,不要把貴族想像得那麼可怕而不可親近。

這一首《漢廣》,尤其不是江南水鄉的民歌。有些人一看到“思”字“兮”字,就立馬想起了楚辭。傳統說法認為“兮”、“猗”、“思”為楚音之標誌,《漢廣》詩中恰有這樣的句子,有人以為這就是江南楚地的民歌。其實非也。後世所謂的北方“民歌體”中《易水歌》就是例子:“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你能說這是江南“民歌”?可見,“兮”字句早已普遍化,“思”字也一樣。要不然,《詩經》為什麼稱為雅言呢?

三千年前的道德說教,不像中古時人那樣,編幾本語錄,注幾本經書,拿來作考試教材用;更不像現代人那樣,開幾次會,喊幾次口號,實在還不行,坐下來,用高音喇叭對著你的耳朵喊,或者乾脆來一場兩場批判運動。

你想像不到,除非你親臨《詩經》現場。這首《漢廣》便是用最切近人性的比方來跟你說事。

《漢廣》的現場就在江漢之間。這裡被認為是文王所行教化之最南端。朱熹曰:“江漢之俗,其女好遊,漢魏以後猶然。”詩中展現了一幅美妙的江漢仕女郊遊圖。詩中的遊女,既無名姓交代,又無形象容貌的描述,彷彿一飄忽而來飄忽而過的神女,只存在於詩人的精神魂遊之中,始終無從擺脫,真正是可遇而不可及。詩人的情思也恍如人天交接,熱烈而又茫然,溫暖而又帶憂思,惆悵而又依依。總之,有幾分愛,幾分惱,幾分愁,幾分喜,想接近她,卻又不知她的心思;想放棄她,卻又頗為舍不下。在詩人的心裡,她高貴,卻又高傲;她明明在水邊,卻又恍如天際,那感覺,真可謂“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人世間講求緣份,詩人無意中碰到這樣的緣份,豈可輕言放棄。現代人掰藉口,說織女僅僅只下凡洗了一次澡,就認識了牛郎,演繹了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