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長安城北門外,鑼鼓喧天,紅旗招展,鞭炮齊鳴。銀山銀海。
監國李亨。丞相李林甫率領文武百官在北門外十里亭,迎接御駕親征的李隆基歸來。
李隆基面容憔悴的出現在黃色的戰車上。背後兩個身著青年太監,鬍子拉茬,氣氛極度詭異。而趙志責騎在馬上,一身銀甲,身邊跟著同樣意氣風發地郭子儀和裴寬,不住的衝左右兩邊夾道歡迎地百姓們揮手致意。
“這個比中狀元風采多了哦,”趙志笑問郭子儀。
武進士出身的郭子儀點點頭,一臉期待:“若有一日,我能為主帥,得勝歸來,那該多好。”
趙志嘿嘿一笑:“有機會,有機會滴!!!”
郭子儀看了看趙志,一臉感激之色:“如今想想,當初若不是大人把我從禁軍裡調出來,那我現在肯定還是一般模樣,如此風光哪裡有我份?”
趙志呵呵一笑:“你還年輕,見識少了,以後這種場面你要鎮定,鎮定,知道不?搞不好,明日我就推薦你再帶兵出征,平南去。”
郭子儀大喜,要不是這裡不方面立馬就要跪下來了。
李隆基此刻心裡可是如同翻江倒海一般掙扎不已,趙志的要求是要他立馬宣佈傳位給李亨,本來李隆基也想開了,做了三十多年地皇帝了,也算足了,可是一到關鍵時候,自己卻怎麼也開不了口。
受了數百人的朝拜之後,李隆基被偽裝成太監的甲乙二人扶著下了戰車,走到一早準備好的書案前焚香,行禮完畢,在用布帛圍成地帳內坐上了龍椅,監國李亨急忙端過來玉璽,小乙接了轉交給李隆基。
小甲一早受了趙志地吩咐,小聲的衝李隆基道:“該說什麼就開始說了啊。”
李隆基微微一猶豫,點了點頭,緩緩道:“今次朕得勝歸來,也算是成就了一番事業,朕在位三十二年,如今也老了。三十年來,朕外事,內務處理地不敢說是有些功勞,可總算薄有成績,眼下朕也到了該退位的時候了。”
李隆基這話一出,地下一干官員立刻跪下來:“陛下文治武功,不輸秦皇漢武,雄才大略,自古以來,無人能及,如何可比?陛下正值壯年,如何輕言退位?陛下三思啊!!!!”
李隆基聽了。滿心苦澀,抬眼看了看下面地趙志,居然也是跪著,想要當場揭發趙志的行徑,可是自己身後兩個傢伙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不說也是不行了。
小甲見李隆基猶豫著不肯說話。伸手從袖子裡掏出一把匕首,在書案下晃了晃,李隆基一驚立刻站了起來:“朕決定了,退位,傳位於監國李亨!!!”
地下頓時一片轟然,群成都紛紛議論了起來,李林甫迅速的在人群中用眼神找到了一臉猥瑣的趙志,而趙志卻正與身邊的裴寬低頭商量著什麼。
李亨聽見李隆基的話,先是一呆。隨即一陣狂喜,整個人匍匐在地上,什麼動作都沒了。
李隆基說出話來。頓時渾身一鬆,坐在了龍椅上。不像背後的小甲可是絲毫都不耽誤,立刻貼在李隆基耳朵邊道:“你這位置該換人了,快些,別磨蹭了。”
李隆基苦笑這抬起頭朝下面望去,卻忽然碰見了嚴肅地眼神,李隆基忽然靈機一動,道:“朕以前以為亨兒性情太過敦厚,無法服眾。現在看來,是朕以前沒有看地清楚……”
“陛下既然知道了監國有治國之大才,如今也決定退位,恰好國家此刻正值多事之秋,咱們不如就這麼辦了吧,畢竟陛下年富力強,忠王即位了,還是可以輔政的。”
趙志這種話一說出來,頓時群臣都明白了大方向。話鋒立馬一轉,從剛剛的勸李隆基三思,道現在的一邊倒支援李亨即位,叫李隆基看的目瞪口呆。
李林甫看了看趙志,也站了出來:“既然忠王是眾望所歸,且在陛下離京地這段時間裡,治國有方,順利的撫平了突厥兵馬的作亂,那微塵等認為。總是立刻即位也並無不可!”
李林甫此話一出。趙志立刻附和。不過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兩人立馬站了出來。尤其是嚴肅:“微臣剛剛看陛下容顏憔悴,精神極差,實在不適合在這時候討論此時,為臣子著當盡忠盡孝,輔佐陛下應該事事小心,怎能如此草率的定下大唐地將來!!!”
李隆基站了起來準備衝李亨走去,小甲急忙隨身跟上,收縮排了袖子裡,李隆基自然看在眼裡,忽然用手一扶桌子:“朕忽然覺得有些頭暈眼花,想來是……是…………”
話還沒說完,李隆基就身子一軟,直接地倒在了地上!
群臣頓時大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