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對未來的恐懼也已經隨著時間而減退,我更無可能因為高考臨近而越發緊張。
我所謂的“心態”更多的是指鬥志,一種面對挑戰與考驗拔劍而起、迎難而上的精神。換言之,我認為自己的最佳狀態,應該是懷著“征服考試、和同場考生一決勝負”的想法去考試。但“二診”之後,與考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願望在慢慢減退,只希望一切正常平穩走到高考,忽視了自己更需要挑戰而非平穩,加之“二診”後統一調整複習方案,學校裡的練習量與難度都略有降低,因為鬥志不夠、心態不佳而造成的隱患沒能被發現,問題一直累積到高考才爆發。
心態問題個人情況差別很大,實在無法一概而論。對和我一樣非要事情堆過頭頂才肯認真用功的人來說,哪怕到了最後也不要“放輕鬆”。不是說要把自己搞得緊張不已、恐慌不安,而是不要讓自己以為平安無事就能水到渠成。尤其在知識沒有學到紮實得幾乎滴水不漏的情況下,更是要保持昂揚的鬥志,懷著征服出題者的信念踏上戰場。具體來說,複習、練習的量和難度最好不要陡降,文科的背書也不要放下或是隻背框架——大的框架要有,體系要有,但細節也要繼續不斷複習、背誦,不為了多記住什麼,只為能保持對已有知識的敏感,在考場上能立即反應出答案。但這只是個別經驗,僅限性格習慣相仿者參考,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