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進溫室,觸目所及的周遭,便是一片深淺不一的綠色,即便在被主人們每天不斷採摘的情況下,依然生長得頗為旺盛嚴重缺乏藝術細胞的王秋,並沒有在屋頂溫室裡栽種什麼華而不實的花卉和盆景,而是統統種上了各式各樣的水果蔬菜和食用性香料植物,前者包括香菜、辣椒、生菜、青菜、白菜、洋蔥、大蒜、西紅柿、豌豆、黃瓜、絲瓜和草莓等等,後者則包括了薄荷,檸檬草,迷迭香,羅勒等等。
雖然看著有點兒焚琴煮鶴之嫌,但王秋對此處之泰然,作為一個在無限空間裡經受過生死考驗的前輪迴者,他深知只有食物和武器可以能讓人在嚴酷的環境中活下去,而單純的美麗和精緻則毫無意義。
※※※※※※※※※※※※※※※※※※※※※※※※※※※※※※※※※※※※※※※※
不過,或許是為了乾淨整潔,又或者是為了顯示某種“高科技”的範兒,王秋在別墅天台上搞的這座屋頂溫室,並不是簡單的花盆加花壇,而是採用了一套名為“家庭水培農場”的室內植物培養裝置,其實就是一種高度實用性的綜合性無土栽培技術,用營養液和pvc管,而不是泥土和糞肥來種植水果蔬菜。
事實上,看似頗為高階洋氣上檔次的無土栽培,嚴格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早在1859年的時候,德國科學家(其實那時候還沒有德國,應該說是普魯士科學家)就已經發明出了最早的無土栽培技術,用營養液來種植花草。但因為在當時技術積累不足,缺乏實用意義。所以,直到二戰之後,美國航空母艦才開始採用無土栽培技術搞了“海上水培農場”,讓水手們在出海遠航的時候能夠吃上新鮮的水果蔬菜。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水培花草和蔬菜已經從一種實用農業技術,成了一種富有小資情調的流行時尚。
為了讓那些整日奔波於汽車尾氣與鋼筋混凝土森林之間的都市白領,在日復一日的繁忙工作之餘,依然能夠在室內獲得新鮮空氣,甚至吃上自己親手種的無公害綠色食品,有關商家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陽臺或室內水培裝置,外觀看起來像是一個個半密閉構造的箱子,小的類似於微波爐,大的相當於衣櫃。裡面預先就安放好了種子、水、液體肥料、通風扇、栽培海綿和pvc管。只要按下按鈕即可自行培育花草或蔬菜。如果是擺在無法獲得足夠自然光的室內,那麼還要在水培箱的上部安裝led燈,代替太陽光的效果。
而王秋在別墅屋頂上搞的這個“家庭水培農場”,其實也是差不多的結構和樣式,只不過規模要大得多,一口氣擺出了八個水培箱,每個水培箱長四米,寬一米,高度為兩到三米,裡面分成許多格子,用於栽種不同的水果蔬菜,而且屋頂的日照充足,無需led燈照明。在水培箱下面的空隙裡,還安裝了鐵籠,養了作為肉食來源的豚鼠(荷蘭豬),這種萌萌的小傢伙乃是秘魯人的傳統美食,不僅生長週期短,幾個月就能出欄,而且肉質細嫩鮮美,大致介於豬肉和雞肉之間,正好可以用蔬果採摘後剩下的枝葉根莖來餵養。
依靠著這個產量不小的屋頂溫室,王秋這邊的一家五口人不僅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而且還基本上每天都會有富餘的蔬菜水果吃不完……比如今天在加完營養液,調整過通風之後,王秋就發現溫室裡最新的一批白菜、小番茄、黃瓜和香菜,都已經可以收穫了。於是,王秋就把它們都收割下來,裝進一隻藤筐裡帶出去,接下來又在後院的一小塊耕地裡挖出幾串土豆,然後粗略估算了一下,留下今天晚飯和明天所需的菜量,放在廚房的牆角邊。剩下的則被王秋裝進一隻金屬箱子,拖到別墅房門外的空地上擺好。
再接下來,看看時間已經差不多了,他自己也再一次坐回到了屋簷下的那張藤編圈椅,懶洋洋地眯眼休息。此時,天色已經鄰近黃昏,黯淡的蒼穹之中,落日熔金,晚霞如火,肆虐多時的狂風也平息了下來,廣袤而又壯麗的戈壁荒野,沐浴在這一派絢爛的餘暉裡,顯得寧靜而又安逸。
又過了一會兒,就有人騎著電動三輪車,沿著那條連線要塞堡壘和別墅的土路,顛顛簸簸地行駛過來。
第一百二十一章、王秋的選擇(中)
第一百二十一章、王秋的選擇(中)
由於王秋的“家庭水培農場”蔬果產量很大,基本上每天都會有一些富餘。為了避免浪費這些難得的新鮮綠色食品,王秋總是把多餘的蔬果裝箱囤積起來,用來接濟隔壁那座要塞堡壘的哨兵和科考隊員。
所以,除非不幸遇上大風大雨,否則在每天的傍晚時分,一般都會有科考隊員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