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來也是可笑,雖然東林黨目前自認為已在南京擁立新帝成功,一個個自吹自擂、彈冠相慶、興高采烈,彷彿已然又一次宰執天下。可事實上,如今這個南京小朝廷的實際版圖和軍事力量,全都貧乏得可憐!
——遍數大明天下的兩京十三布政司,眼下也總共只有南直隸和浙江這兩個省,可以算是這個南京永和帝政權的支持者。其中江北的大半個南直隸,如今還是聞香教妖人和西北流寇的天下。而剩下的各省之中,除了已經淪陷於韃虜的北直隸,還有被崇禎皇帝控制的山西與河南西部之外,基本都處於觀望狀態——對於兩位大明皇帝的爭鬥不置可否,消極應對,只是一心期盼著能夠儘快決出勝利者。
至於天下的朱明皇室宗親,更是一邊倒地對南京的“永和帝”齊聲反對喝倒彩——沒辦法,南京小朝廷推舉的魯王次子朱以海這個新帝人選,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實在是太沒有道理,簡直是名不正言不順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全天下的朱家宗室,都對此滿腹牢騷:朱以海,你這混小子也配當皇上?!!
——確實,當“天子失國”之後,宗室、勳貴和重臣以“無德無能”之類罪名將其廢黜的事情,在中國古代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但問題是,接下來的繼位人選,也不能隨便亂找,而是要麼得有彌天大功或者卓越賢名,要麼是手握重兵能夠以力壓人,要麼就得按照封建禮法的順序挨個兒往下排……
很遺憾,以大明王朝像養豬一樣圈養藩王以防造反的做法,各地的藩王都不會有什麼值得讚歎的功績。同理,在正德年間的寧王之亂以後,愈加受到朝廷提防的明朝藩王們手中,也不可能掌握多少兵馬。
而若是按照封建禮法,如果不考慮崇禎皇帝的兒子的話,那麼血脈關係最近的就是洛陽的福王——福王是萬曆皇帝的兒子,崇禎皇帝和天啟皇帝的皇叔,當初萬曆皇帝曾經有意要罷黜皇太子(泰昌帝),讓這個小兒子繼承皇位……貌似是一個擁立為新帝的好人選。
可問題是,在昔年的那一場立儲之爭當中,誕生初期的東林黨可是旗幟鮮明地站在了福王的對立面。為了挫敗福王繼承皇位的企圖,早期的那批東林君子們當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什麼移宮案、梃擊案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差不多是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把福王給趕到洛陽去了。東林黨上下對此洋洋得意,還將此事給自我標榜為萬古流芳的一大功績……所以,如果現在的東林黨為了廢黜最近開始跟自己離心的崇禎帝,居然不顧舊怨要把福王給請回來的話,那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面子往哪裡擺?
再說了,就算東林黨願意丟了臉面化敵為友,那福王殿下或許還記著往日的深仇大恨不肯放下吶!
而且,福王怎麼說也是曾經差一點當上皇帝的人,影響力和權勢都並非尋常藩王可比。如果東林黨真的不管不顧把他給捧上皇位,誰知道等他站穩腳跟之後,接下來會不會立刻翻臉,對東林黨算黑賬呢?
除了福王之外,距離崇禎帝血緣關係比較近的藩王還有幾位,但都分散在全國各地,以明末的交通條件,一時間根本來不及聯絡。只有一位魯王次子朱以海,因為王府被聞香教起義軍攻破,父兄皆死於戰亂的緣故,乘坐海船逃到南方避難,正好就住在南京城內……於是便被一部分東林黨激進分子如獲至寶,經過一番忽悠、勾搭和密謀之後,便將這位朱以海殿下捧上了南京紫禁城的丹墀御座……
雖然這位朱以海殿下的地位差了點兒,跟崇禎皇帝的血緣關係也太遠,讓他當皇帝實在是名不正言不順……不過在諸位自信心爆棚的東林黨人看來,這新君的地位不穩一些也沒啥不好,日後更加容易拿捏。
結果……因為名不正言不順的緣故,朱以海這位“永和帝”確實是很容易拿捏,在被東林君子們忽悠得登上帝位之後,基本就成了拱手木偶,半分實權都抓不到,也不敢有什麼自己的主張。但問題是,同樣是由於名不正言不順的緣故,地方上都對這位新君不太認同,而皇室宗親更是譁然大罵,覺得他實在沒資格稱帝——首先是地位太低,而且跟皇室嫡系的血脈也太過疏遠,這貨跟崇禎皇帝都已經出了十服了……
——正統皇帝尚在人世,皇室宗親全數不服,各省大員首鼠兩端,又無多少精兵良將可以壓陣,也缺少足夠的聲望來贏得人心……這樣沒名沒分的皇位若是還能夠坐得穩,才叫怪事了呢!
事實上,就連南直隸的地方官府,對於廢黜皇帝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也是感到非常心虛的。以俞國振的看法,如果崇禎皇帝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