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與“澳洲髡人”接觸多了以後,很多“親髡士紳”的想法也在漸漸改變,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開始逐漸認同“髡人”的理財觀念——只有流動起來的資金才是財富,藏在家裡的金銀不過一堆死物而已。而投資渠道也絕不再僅僅侷限於土地一種,在對“髡人”政權的信心支援下,越來越多的本地富人開始進行商業投資,購買海船,僱用水手,參加海外貿易……雖然還只是一個萌芽,但已經頗為蓬勃興旺。
跟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其它穿越者集團,還有來自歐洲的“紅毛夷”和矮小黝黑的東南亞土人之外,如今的臨高縣內還出現了許多包著白頭巾的阿拉伯人——這才是東亞貿易真正的老主顧。
事實上,早在遙遠的漢唐時期,這些勇敢的阿拉伯人就駕駛著簡陋的小船,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跟中國人做起了生意,儘管阿拉伯人買了這邊的貨物之後,最終目標還是要把它們倒賣給西洋人和非洲人,從中牟取暴利。但即使到了明末時代,很多嶺南的華商還是習慣跟他們交易,因為雙方已經是保持了上百年幾輩子合作關係的老主顧,信譽上的加成非同一般。其中一部分阿拉伯人已在嶺南居住多年,除了相貌差異,在語言,習慣等方面已與華人差別不大,只有在宗教方面的信仰依然十分頑固,後來都成了回族人。
(現代分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