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1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窮無盡的案牘工作之中。

——照例是先翻看“引黃”和“貼黃”,那是通政司預覽官員們寫的關於奏摺內容的介紹以及綱要,皇帝根據這些內容來判斷哪些奏章屬於緊急事務,必須要儘快做出回應,而哪些奏章不過是常例故事,可以不理會或是拖一拖。其中有關軍事方面的“塘報”,歷來都是朝廷的重點關注目標,凡有關軍務之時,下面總是以最快速度報上來的,崇禎皇帝以前在批閱奏章時也總是優先尋找塘報。只是最近他有點怕看見這方面的東西——報上來的總是戰敗,民變、兵變……幾乎每一份塘報都是一個窟窿,需要朝廷拿出大批錢糧物資去彌補,而且即使投下了鉅額的錢糧物資,也未必能補得上。而皇家的內庫卻已經快空了……

麻煩歸麻煩,事情總還要做——崇禎皇帝揉了揉額頭,再次取出奏摺,逐一攤開在桌面上。

果然不出所料,和以往一樣,這些奏摺裡面大多數都是純粹的廢話,剩下的不是哭窮就是訴苦,還有就是一邊遮遮掩掩地報告壞訊息,一邊互相推卸責任,真正能夠有點實質性建議的內容幾乎完全看不到。

——陝西、山西、甘肅一帶的旱情仍在繼續,不僅衣食無著的饑民暴動四起,糧餉匱乏的邊軍也紛紛倒戈譁變。自從白水王二於天啟末年起事以來,饑民流賊四處劫掠,陷堡略城,猶如難以根除的跗骨之蛆:官兵向東,流賊向西;流賊前走,官兵後追。整個陝北到處都是漫山遍野的賊兵,官府根本清剿不過來。

幸好,崇禎初年的農民軍尚無推翻大明王朝的明確意願,他們大抵只是為飢寒所迫憤,而舉旗抗稅,靠武力奪取官府以及當地豪紳大戶糧食,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餓時再舉旗的日子,將希望完全寄託於明軍妥協與招安——當此時,殺人放火等招安的水滸好漢深入民心,農民軍渴盼吃飽不餓,若能有好前途絕不介意投降朝廷、為朝廷效力剿平“方臘”“遼賊”。如果大明朝廷能夠有效地組織賑災,如果大明朝廷能夠帶來足夠的糧食,如果朱明朝廷能夠尋找到輸出危機的方向,陝西早期的民變是不難平息的。

大明朝廷官吏對此情弊,亦是相當明白,可他們沒有毅力也沒有能力解決難題,三邊總督楊鶴就曾經向崇禎皇帝如是解釋說:“……三秦諸賊窮餓之極,無處生活,兵至則稽首歸降,兵去則搶掠如故,此必然之勢。如欲散賊,必實實賑濟,使之餬口有資,而後謂之真解散。解散之後尚須安插,必實實給與牛種,使之歸農復業,而後謂之真安插。如是則賊有生之樂,無死之心,自必帖然就撫,撫局既定,剿局亦終。”

遺憾的是,雖然朝廷肯定了楊鶴的看法,但即使是崇禎皇帝也沒能力解決上述問題,最關鍵的是撥不出安置的錢糧,只能讓楊鶴兩手空空去招撫,難道還能勸饑民老老實實待在家裡餓死不成?於是西北官軍欲要剿匪,則山陝赤地千里,遍地饑民起事,根本剿不勝剿;欲要招撫,又根本無錢安置。

如此一來,西北流賊降而復叛,叛而復降,如此週而復始,永遠沒完沒了。更別提還有一干腦殘的東林黨在拼命幫倒忙:給江南的魚米之鄉大減商稅,給陝西、河南、山西的千里赤地屢加田賦,一畝田的賦稅累加到了二兩,而種出的米麥卻賣不出五錢銀子,於是百姓棄耕逃亡者日眾,成鄉成縣的田地被朝廷逼得荒廢,流寇則獲得了取之不盡的兵員,最終讓西北局勢一天天徹底糜爛下去——崇禎皇帝還不知道的是,陝北米脂有個原名李鴻基,後來改名李自成的失業郵差,如今已經加入了造反者隊伍的行列……

——曾經的京畿繁華之地,如今依然是一片殘破,從崇禎二年到崇禎三年,遼東建奴兩次突破長城肆虐關內,雖未攻破北京,卻把四周的郊縣都給摧殘得遍地廢墟、白骨累累、方圓數百里無雞鳴。今年的建奴雖然未曾突入中原,但京郊各縣還是奄奄一息,到處都在哭著求免稅和賑濟,還有許多潰兵和饑民在荒野間聚眾作亂、打家劫舍,一時難以釐清。由此可見,天子腳下的京畿之地尚且如此,朝廷又哪裡還能擠出錢糧,去賑濟和安置那些遠在陝西、山西的流賊呢?怎麼樣也得先管著自家眼皮子底下的地兒再說吧!

而且,為了爭奪那些建奴屠戮之後遺留下來的莊園田土,各路皇親國戚、官宦大臣一起出手,鬧出無數風波,有些爭產業的官司甚至一路打到了御前,讓崇禎皇帝想一想都覺得頭疼——哎,真是悔不該當初聽了那個廣東蠻子袁崇煥的胡言亂語,說什麼五年平遼?!才一年功夫就塞防崩壞,女真韃子都殺到皇城根下啦!而且來了一回還有第二回,接下來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三回……把這罪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