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儘管皇太極在得知情報之後就傾盡舉國之力,動員了七萬軍隊,對大淩河城發起攻擊。但還是一直拖到了明軍把大淩河城修築完畢,軍械糧秣也被搶運入城之後,後金軍主力才抵達前線。
開戰前夕的大淩河城內,有祖大壽、何可綱、祖可法的關寧軍精銳戰兵約五千上下,另有從山東及河南抽調的輔兵約一萬三千人,外加隨軍的商人民夫約萬人。大淩河城中囤積了糧食數萬石,火藥、箭矢、刀劍無數,足以經得起長期消耗。面對這樣一塊硬骨頭,即使以女真八旗的戰鬥力,一時也難以啃下來。
所以,失了先手的皇太極就擺出了一副圍困姿態,下令沿著大淩河城的外圍挖掘土壕,綿延數十里,幾乎等於是圍著大淩河修了一個外城,而且前後皆有壕溝,壕溝之後設營盤,預備做持久之戰。
到了十一月,大淩河城外的荒蕪郊野,與戰前相比已經完全變樣,一道規模宏偉的土城拔地而起,土城前方是三道壕溝,前兩道略小,深和寬都不足八尺,這兩條小壕溝之後便是十餘座後金軍營盤,以此作為圍困大淩河的第一層屏障,由各旗固山額真領軍困守。第一層之後,便是深度和寬度超過一丈的主壕,壕溝中挖出的土都壘在主壕溝之後,形成了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