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部分(2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然是微乎其微,甚至連造成物種小規模滅絕的程度都辦不到。但對於脆弱的人類文明社會來說,卻已經是山崩地裂的滅頂之災。

——尤其是在歐洲大陸的人類文明社會,之前就已經被戰火折騰得瀕臨解體,只差最後一擊的情況下:截止到目前為止,曾經的世界文明中心,如今卻飽經戰火蹂躪的歐洲各國,依然基本是一片廢墟的淒涼狀態。即使不考慮目前陷入無政府混戰狀態的英國,光是在在德國、法國、義大利、希臘、荷蘭、比利時、瑞士和西班牙等歐洲大陸國家,也有大約五千萬到八千萬人,因為城市被毀而無家可歸。這些人蝸居於地窖、廢墟、洞穴之中,只要有個棲身之所就行了。還有上千萬人連這樣的棲身之所都沒有,只能在荒野裡露宿。

很顯然,如此糟糕的生活條件,是絕對抗不過零下四十攝氏度的極寒天氣的,凍死幾百萬只是小意思。

即使是那些僥倖保住了房子的城市居民,日子過得也是苦不堪言。因為城市基礎設施被戰爭破壞,他們完全被剝奪了最基本的公共服務,比如飲用水、煤氣、電力,全歐洲到處都有這樣的苦命人。

例如,在前後打了大半年血腥拉鋸戰的法國馬賽港,停火之後全城只剩下兩盞路燈,80%的房屋淪為瓦礫。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由於奧地利的新政府執政能力低下,內鬥頻繁,無心恢復經濟的緣故,自來水和電力居然一直沒能恢復,市民只有從渾濁的多瑙河裡獲得飲用水,到了冬天還得鑿冰融水,即使是到訪此地的高階官員,每天也只有一瓶水用於洗漱。人們等於是坐在二十世紀的破爛機器中間,過著中世紀的生活。

哪怕是在原本已經初步完成戰後重建的蘇聯本土,由於核爆的緣故,還是又出現了大批無家可歸的戰爭難民,只能住在蘇聯政府緊急安排的臨時收容所裡,一間屋子要住四十個人,擠得好像沙丁魚罐頭。

歐洲的城市固然是一片破敗,歐洲農村的日子其實同樣不好過。由於戰爭的緣故,歐洲大陸的耕地要麼開墾過度,要麼兵焚火燒,要麼洪水氾濫,要麼丟棄荒廢。墨索里尼曾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排幹了義大利南部的沼澤,但在接下來的混戰之中,盟軍又故意放水淹沒這一地區,由此引發嚴重的瘧疾疫情。在蘇軍跟英軍爭奪荷蘭的戰鬥之中,英軍還故意開啟荷蘭的攔海大壩,導致超過三十萬公頃的牧場和耕地被海水淹沒。

當戰火方熄之時,得勝的斯大林俯瞰歐陸,卻發現由於各方都在戰爭中採取了焦土政策,導致鄉間的果園和葡萄園被燒燬,家禽家畜被屠宰一空,甚至連水利設施都被惡意搗毀,比如炸開水庫大壩之類——在納粹德國的敗退過程之中,希姆萊明確命令前線的黨衛隊指揮官,務必徹底摧毀佔領區甚至失陷國土的一切:“在我們走後,不留俘虜,不留家畜,不留糧食,不留鐵軌……敵人只會發現一個徹底被焚燒和毀滅的國家。”

當然,跟鄉村與牧場相比,工礦企業更是首先被摧毀的目標。例如,在匈牙利,超過90%的工廠被德國人故意焚燬,幾乎所有煤礦都被淹沒或者炸塌。而在戰禍更慘的南斯拉夫,乾脆已經被重新打回了農業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歐洲農業的狀況自然是慘淡無比,倖存的農民就算逃過了戰火的直接殺戮,但是等到他們回到家鄉,卻發現自己置身於這樣一種絕望的處境: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缺少種子,沒有農業機械——即使有也找不到開動它們所需的燃油。哪怕他們翻出了祖輩們曾經使用過的陳舊木犁,也找不到拉犁的牲口,只能靠自己的雙手用鋤頭刨地。甚至連灌溉用的水庫都被炸燬了,農業用水都得指望老天爺下雨。

呃,此外,很多水庫、渠道和田野裡還埋了不知多少地雷,想要種地就得冒著隨時被炸死的風險。

很顯然,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糧食產量,都立刻重新跌回了中世紀水平……更要命的是,隨著冰島火山的噴發,歐洲迎來了一個“無夏之年”,歐洲鄉村連中世紀水平的糧食產量都沒了。

而且,按照專家的評估,這種農業基本絕收的狀況,恐怕還得再接著持續短則兩年,長則五年……

※※※※※※※※※※※※※※※※※※※※※※※※

在這種情況下,陷入死亡絕境的歐洲各國,尤其是戰火剛剛平息不久的西歐和南歐各國,只能跪下來向蘇聯老大哥乞求援助。但隨後又更加絕望地發現,目前全歐洲交通普遍癱瘓,哪怕有援助物資也送不進去!

——整個歐洲的道路佈滿地雷,電話線路被切斷,大小橋樑被炸燬,除了幾條承擔軍事任務的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