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苗民居住之所,自從有這個叫法以來,便一直是苗人地盤。
早先時期,苗疆地域很大,凡是苗民群居之地,都可以算是苗疆範圍。
但是隨著民族融合越來越深,苗疆地域漸漸小了。
而今的苗疆,是指生苗一直生活的地方,基本上沒有受到外界干擾。
至於熟苗的居住地,已被排除了苗疆之外,或者說,再也不可能得到生苗的認同。
對於生苗來說,熟苗與其他族的人已沒什麼區別。
甚至有的生苗認為,若不是熟苗貪生怕死或者見利忘義,將外人帶來,苗人家園也不會變的越來越小。
熟苗是苗人的叛徒!
當然,對於熟苗來說,卻有自己的說法。
他們不認為外人的進入是件壞事。
相反,若不是外人進入苗疆,帶來了各種先進的東西,苗疆廣大土地上還不是不毛之地?
怎麼可能會有“繁華”這兩個字?
難道真要像老祖宗那樣,一直過著原始人的日子嗎?
人嘛,總得往前看,不能因循守舊。
正因為生苗與熟苗的看法完全不一樣,所以就算大家都是苗人,但也鬥了無數次。
結果每次都是生苗輸了。
為什麼?
當然是因為熟苗有外人幫忙。
這麼一來,生苗與熟苗的關係也就越來越差了。
方笑武進入苗疆後,有種進入了世外桃源的感覺。
其實這只是他的錯覺而已。
因為苗疆之外的山川,與苗疆之內的山川,大同小異,都是高山峻嶺,川流不息。
要說有區別的話,也就是民風不同。
苗疆內的人,因為都是生苗,所以根本看不到任何苗人之外的人。
而苗疆之外,雖然也有許多苗人,穿著苗人服裝,可只要不是小寨子,總能見到幾個漢人或者其他蠻族的人。
三天後,方笑武終於進入了苗疆腹地,距離雷公山越來越近。
事實上,若不是因為苗疆聖女和藍精兒熟悉苗疆地形,專門走近道,換成是其他人,別說三天,三個月也未必能走出百里之外。
苗疆的山太多了,多得連鳥也會迷路。
更可怕的是,山中有各種各樣的毒物,最厲害的就是瘴氣。
瘴氣有大有小,小的可能不過十丈方圓,但是大的,那就不好說了,可能就跟天上的連片雲一樣,覆蓋兩三里。
難怪外人進入苗疆以後,就像是進入了鬼門關一樣,完全是有死無生。
雷公山不止是一座山,因為它是一群大山的合稱,也可以叫雷公山脈,或者牛皮大箐。
牛皮大菁是苗人的叫法,用苗語說,那就是“方薅別勒”,意思是雷公居住的地方。
雷公山也可以是一座山,因為這座山的名字就叫雷公山。
總之,無論雷公山是一座山還是一片山,自古以來,就是苗人的聖地,除了極少數人之外,其他人根本就沒有資格進入。
許多年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偌大的一片雷公山,從最初的幾十個人居住,漸漸增加到了數百人,而高峰時期,曾經達到了千人以上。
這些人居住在雷公山東側一處數百畝的高山平地上,但不是木屋,也不是瓦房,而是一座皇城。
皇城!
不錯,就是皇城!
傳說這座皇城是某一代苗王叫人修建的,住在皇城裡的人都是有極高身份的苗人,此外還有八九百個苗人侍衛。
後來,有人把這座皇城叫做“展細雨”,也不知原因何在。
再後來,“展細雨”就不僅僅是一座城了,而是代表著一個王國,苗人的王國。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苗王不再居住在皇城裡,而是搬到了雷公山頂。
這麼一來,雷公山頂也就多了一座類似於宮殿的建築,名為苗王宮。
一代又一代的苗王居住在苗王宮裡,而原先的皇城,就成為了苗王別府。
某一年,苗王別府發生了叛亂,別府中的一位首領,殺死了苗王的親信,帶人攻上了苗王宮。
然而苗王武功太高,那位別府首領被苗王當場擊殺,凡是參與叛變的人,最後都被處死了。
從此以後,苗王別府的人也就越來越少,最終演變成為大苗王用來接待其他苗王的大禮堂,被稱為苗王下院。
苗王下院的人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