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友解釋道:“這些道官有的一直住在武當山,有的卻是從外地來的,個個都了不起。要麼是‘高士’,要麼是‘真人’,屬於超品……”
方笑武笑道:“啊,我明白了,就好比朝中的內閣大學士,品階雖只是正五品,但每個大學士都足以稱得上宰相,再差也是副相。”
張天友才不管方笑武說的對不對,忙點頭道:“是的。”
方笑武道:“難怪你會說你爹的品階不算什麼,原來這其中還有這麼多的玄虛。不過我倒想問你一句,既然武當山還有其他門派,甚至還有道官,那這些門派與道官,與你武當派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張天友深知時間拖得越長,對自己及越有利,索性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說了:“大俠,你有所不知,我武當派始於元武宗時期,距今也有一百四十年了。不過在此之前,我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在武林中已是鼎鼎大名的絕世高手。
祖師爺乃遼東人,五歲時曾患有眼病,後來被一位名叫張雲庵的高人治好,並在祖師爺家住了七年,傳授祖師爺各種絕技。
祖師爺平時除了研讀道經之外,對釋家和儒家之書均有研究,可以說是無所不通。
祖師爺十三歲那年,張雲庵離開了祖師爺家,說已沒什麼可以傳授祖師爺,並預言祖師爺日後必成大器。
祖師爺在張雲庵離開後,本來想出外歷練,奈何父母不許,非要讓他考取功名不可。
於是就在次年,祖師爺考取了秀才。
然而祖師爺對做官不感興趣,十幾年之後,這才當上了縣令。
有一年,祖師爺認識了元朝的一位大官。
那位大官名叫廉希憲,官居平章政事。他覺得祖師爺很有才能,原本想提拔祖師爺。
可是祖師爺忽然給元皇帝忽必烈上了一道陳書,忽必烈看了,大發雷霆,下了一道旨令,禁止祖師爺升官。
幾年後,祖師爺三十多歲了,父母雙亡,他便借守孝之機,辭去了縣官,雲遊天下。
當時祖師爺身邊有兩個小童,八九歲的樣子,一個名叫清風,一個名叫明月,祖師爺雖然沒有正式收他們為徒,但他們後來全都成了我武當派的一代宗師。
祖師爺帶著清風、明月在江湖上游歷了好幾年,會過不少高手,但那些高手根本就不是祖師爺的對手。
有一天,祖師爺去了少林派,想與少林派的僧人比武,然而那幫和尚認為祖師爺籍籍無名,居然將祖師爺趕走了。
祖師爺乃得道之士,自然不會與他們一般見識,從此再也沒有去嵩山。
四十歲那年,祖師爺收了一位弟子,名叫楊貴山,又名楊玄中,道號玄中子,乃祖師爺門下第一大弟子。
不過這位楊祖師沒有像清風、明月那樣跟著祖師爺,而是留在了家鄉,一直到武當正式開派以後才去的武當。
幾年後,祖師爺的名氣已經是天下皆知。
這個時候,忽必烈卻是派了許多使者到處找祖師爺,想要祖師爺回朝廷做官,還說要封祖師爺為‘真人’。
祖師爺是什麼人,怎麼可能會回元廷做官?
他帶著清風、明月想找一個地方建廬立派,最後來到了終南山。
終南山本是全真教祖庭之所,但早在這時候的三十年多年前,因為全真教的掌教李志常輸給了少林派的方丈,全真教因此衰落,終南山也不再是全真教一家獨大。
當時全真教的掌教名叫祁志誠,本來有望復興全真教,奈何全真教大勢已去,南方各派道門崛起,北方諸多名道南下,別說祁志常了,就算是王重陽重生,也不可能扭轉局面。
祖師爺本來想去拜訪祁志誠,但是他老人家尚未見到祁志誠,就在山中遇到了一位大仙,名叫火龍真人。
這位火龍真人乃陳摶老祖傳人,活了幾百歲,隱居終南山多年,所以又叫‘終南隱仙’。
祖師爺見他仙風道骨,自認不是他的對手,便拜他為師。
據火龍真人所說,他乃隱仙派五祖,陳摶老祖為四祖,麻衣老祖為三祖,文始真人為二祖,老子為一祖,而老子乃太上老君化身。
這麼一來,祖師爺就成了隱仙派六祖,乃道祖之後。
祖師爺跟隨火龍真人學了九年道法,有一日,火龍真人把祖師爺叫去,說自己已沒什麼可傳授,要祖師爺離開終南山,不要在終南山建派,因為終南山道運已去。
祖師爺問道運去了何方,火龍真人只說了兩個字,那便是武當。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