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繼續說道:“其時,正值齊、梁時期,安家第十九代首領名叫勿翁哲。
此人頗有眼光,他讓大兒子哲阿臺與此子哲阿倫,各自率領一部人馬出外攻略,打敗了不少蠻族,佔領了大片土地,而這些地方也就是現在的貴州普安一帶。
他有一個小兒子,名叫哲阿鈉,繼承了他的首領之位。
這位哲阿鈉比兩個哥哥都要厲害。
他往東擴張,進過二三十年的經營,佔據了許多土地,最遠之時,曾一度打到了鴨池河畔。
此後,水西安家的地域時大時小,沒個準數。
那一年,距今約九百年,梁武帝蕭衍被侯景囚禁,史稱侯景之亂。
地方動亂之際,有一大族,名叫爨氏,佔領了西南不少地方,隨後又分化成兩部,一部叫西爨,一部叫東爨。
西爨為白蠻,東爨為烏蠻。
烏蠻有七大部,其中一部自稱暴蠻,就是哲阿臺與哲阿倫的部族。
而另有一部,叫做盧鹿部,來自於嫡系哲阿鈉。
至於白蠻,則包含了六詔,位於今雲南境內。
幾十年後,東爨衰落,被暴蠻部取而代之。
暴蠻部的人,信奉鬼神之說,認為鬼神力量強大,得鬼神保佑者,可長命百歲,得鬼神庇佑的部族,能永享太平。
不久以後,當地就有了鬼主之稱,大部落叫大鬼主,小部落叫小鬼主。
暴蠻本部自然就是大鬼主,而它又自稱羅國,其首領就是羅王。
所以有人推測,羅國羅王源自於羅甸王,是第一代羅甸王火濟的後代所建,與嫡系的羅甸國羅甸王有所區別。
這麼一來,火濟的後代,就在西南形成了三大勢力,一為嫡系羅甸國,一為暴蠻部的羅國,一為哲阿鈉的盧鹿部。
不過,這三大勢力互不統屬,各自獨立,時而聯盟,時而攻擊,鬥了不少年。
五代十國後期,水西安家出了一個厲害人物,叫做鈉志主色。
這人是火濟嫡系第四十五代。
他率兵打到了矩州,也就是現在的貴州城,趕走了當地的首領謝氏,改其地為黑羊菁,因為駐紮在一個石人山的地方,所以自稱‘石人部落’。
不久之後,鈉志主色便離開了矩州,回水西故地。
至於矩州,則由他的兒子主色若藏鎮守。
主色若藏曾向宋太祖趙匡胤納貢,得到趙匡胤的稱讚,授予他官職。
幾年後,主色若藏派他的兒子,名叫普貴,晉京覲見皇帝,以矩州之地歸順宋朝廷,被封為矩州刺史。
傳說趙匡胤把矩州聽成了貴州,這就成了貴州一名的由來。
幾十年後,水西安家出了一個厲害人物,叫做阿闊額葉,乃第五十一代,當上了姚州刺史。
阿闊額葉的兒子叫額葉沮區,額葉沮區有一兒子,叫做沮區則額。
此人十分厲害,他看到南面的羅國絕統了,就自號羅氏鬼國,加上他又統一了盧鹿部的後代,所以算是完成了水西安氏的大一統。
一百多年後,距今兩百二十多年前,水西安家又出了一個大人物,叫做額歸普色,乃第五十九代。
此人與貴州的另一大超級土司宋家,打了一段時間,之後便正式形成了水西與水東兩大地界,水西歸安家,水東歸宋家。
當時安家地域廣闊,與乃祖火濟當年一樣,統領之地共有四十八部。
至此,羅氏鬼國改名為水西羅氏鬼國,又叫大羅氏鬼國。
額歸普色有一個兒子,叫做普色阿榨。
此人與蒙古人打了許多次,最後不敵,只得歸順,元廷在其地設定了羅氏鬼國安撫司,封他為安撫使。
沒想到的是,就在普色阿榨歸順元廷的第二年,普色阿榨突然起兵反元,蒙古人不得不派兵征討。
當時有一位元官,認為水西安家兵強馬壯,又是土著,不宜開啟戰端,建議招撫。
結果招撫之後,普色阿榨又歸順了元廷。
不過這次以後,元廷便將羅氏鬼國安撫司改成了順元路宣撫司,以普色阿榨為宣撫使,比安撫使級別更高。
次年,元廷設定了順元路宣慰司,乃土司的最高一等。
普色阿榨從宣撫使升為宣慰使,而宣慰使乃宣慰司轄地的軍政長官,權力極大,
後來,元廷又設定了亦奚不薛宣慰司,以普色阿榨的弟弟,普色阿里,為宣慰使。
再後來,元廷合併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