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號。
當時的白蓮宗,尚未有白蓮教之稱,大家都尊茅初祖為‘上師’。
茅初祖去世後,他有一位弟子,也是他的侄子,名叫茅元生,大家都叫他‘小茅上師。’
小茅上師與明教教主是好朋友,在明教教主的建議下,將白蓮宗改名為白蓮教,自稱教主,也即是白蓮教第一任教主。
因為小茅上師與明教教主的關係,白蓮教的教義有所改變,吸收了明教的部分內容。
此舉遭到了一部分教眾的反對,並在小茅上師當上教主的第十三個年頭,公開與教主分裂,繼續遵循白蓮宗的教旨。
十幾年後,小茅上師去世,他有一位弟子,名叫彭繼祖。這位彭繼組後來當上了白蓮教的第二代教主,被尊為彭教主。
彭教主武功高深,曾被列為當時的天下六大高手之一。
有一年,彭教主遇到了彌勒教的教主,兩人不打不相識,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如此一來,白蓮教又吸收了彌勒教的東西,與最初的白蓮宗也越來越不像了。
彭教主過世後,白蓮教內部發生了動盪,原因在於彭教主死時,並沒有指定誰來繼承教主之位。
彭教主有三個弟子,大弟子姓韓,名叫韓福通,二弟子姓徐,名叫徐公望,三弟子名叫彭國璋,乃彭教主養子。
韓福通年長徐公望二十歲,而徐公望又年長彭國璋二十歲。當時彭國璋雖然只有十幾歲,但已得到不少教眾的支援。
韓福通認為自己是大弟子,功勞最大,而且武功遠勝彭國璋,理應由自己繼承教主之位。
可是徐公望不答應。他認為最有資格當教主的是小師弟彭國璋。
不久以後,韓福通和徐公望的矛盾激化,終於演變為武鬥。
這場動盪使得白蓮教教主之位空懸了幾年,最後韓福通打敗了徐公望,如願以償的坐上了教主之位,是為第三代教主,被稱為韓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