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人族信仰。
這些人族信仰帶來了大量的氣運,從而幫助截教鎮壓了本教氣運。
可是在大商王朝覆滅之後,通天教主還是沒有找到鎮壓氣運的手段,那苦苦找尋的混沌鍾始終沒有認主。
再加上王朝更替之下,截教信仰有所確失,截教失去了人族王朝作為載體。
下一量劫即將出現,通天教主只能吩咐截教閉門不出,從而保證截教不會崩塌。
而且,西遊大劫是道祖鴻鈞承諾給西方教的機會,截教更是不好出手。
這種情況之下,截教無法顧及人族的事,也可以理解。
至於闡教的不管不顧,也在李長生的預料之中。
封神大劫雖然最終是闡教和截教獲勝,可最終的贏家終究是截教,兩教的實力對比還是截教更強一些。
而且,因為大商獲得了最終勝利,兩教雖然同在人族之中傳教,收穫的信仰也有所差距。
按道理,闡教擁有鎮壓氣運的先天至寶盤古幡,哪怕王朝更替,也可以無所顧忌的繼續收集氣運,獲得人族信仰。
可闡教不為所動,在王朝更替之時,和截教同樣選擇了閉門不出,不再理會人族之事。
這樣的局面,也在他的預料之內。
畢竟,一直以來闡教都沒有把人族真正的放在心上,人族的安危對於闡教而言也不算什麼。
他如果不插手封神之事,闡教就會主動挑起戰爭,讓人族的大戰變為闡教和截教鬥法的戰場。
在他看來,闡教對待人族的看法,其實與西方教和天庭並無區別,都只不過是收割信仰的工具而已。
至於闡教之前幫助三皇五帝中的幾位人皇證道,無非是想借此機會獲得一些功德跟造化而已,對於人族本身,他們從來都沒有在意過。
而且,西方教大興是道祖鴻鈞親口定下,封神他們已經撈到了便宜,自然不會強行插手西遊之事。
他甚至猜測,態度曖昧的闡教,之所以不繼續收集人族信仰,可能早已與西方教和天庭達成了共識。
再加上闡教本就敵視截教,一旦西方教和天庭主動讓渡一些利益,闡教閉門不出也極為合理。
他如果想要改變人族的情況,對付西方教和天庭,闡教的因素也要考慮在內。
至於動手的時機,身位巔峰準聖的他已經有所感知,西遊大劫之後的下一量劫,就要在不久後到來。
他能感覺到,這場大劫與人道和天道有關,是決定人族地位的關鍵,一旦人族失敗,那麼未來的天庭將會穩壓人族。
下一場大劫,既是他動手幫助人族的機會,也是他證道聖人的機會,他要讓人定勝天成為事實!
這一次,他不準備在幕後,而是直接一身入局,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是要提前準備一番。
畢竟,以現在人族的情況,就算他親自下場,也不可能勝過天庭和西方教。
更何況,他還要防備可能與天庭和西方教聯手的闡教,三大勢力對人族而言都是勁敵。
如今,他要做的就是暗中積蓄力量,防止人族的情況繼續惡化,至少不能讓天庭和西方教太過舒坦。
等到下一場大劫即將到來之際,他就可以親自下場,解決天庭和西方教這兩個心腹大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