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假如解散又太可惜了,還不如讓他們組成商隊,既能保證路途安全,也算是行軍操演。
離高城大約二十里的地方有個比較大的村寨,高城對山水城的商隊徵重稅之後,很多人就選擇在這裡進行交易,漸漸竟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集市,今天悅耕大人就派了一支巡城軍隊來抄這個集市了。
當高城的軍隊衝來的時候,伯壯毫不猶豫地下令動手了。他手下這些精銳戰士,都曾在險惡蠻荒中常年與各種猛獸搏殺,又練成了開山勁經過了戰陣訓練,一動手便大獲全勝。悅耕大人派來的隊伍丟下了十幾具屍體,倖存的少數人大多都帶了傷,棄刀槍武器倉皇逃去。
伯壯與月牛兒事後竟然沒有逃走,他們接著完成了交易,又組織好隊伍揚長而去,像往常一樣返回山水城。眾人拿著奪來的兵甲武器,在路上也列成了軍陣。悅耕大人聽說訊息之後,又派了另一支人數更多的軍陣趕來追殺,仍被打得大敗,又丟下了十幾具屍體。
伯壯為何要殺人?原因很簡單,因為對方已動刀兵,這些蠻荒野民自然也不會手下留情,既然是戰陣對沖,還有什麼好客氣的!
伯壯動手也不是沒有理由,因為相室國中並無規定,商隊必須要在城廓中交易。只是在城廓集市中交易更方便、更省事,就算交了貨稅也是值得的,去的人多了,集市和城廓便更加繁榮。可是高城對山水城的商隊徵收那麼高的貨稅,就沒必要再進城交易了。
而且伯壯也是有身份的,他是山水城的兵師大人,由山水城正式上報國君、受到國君冊封的。高城的巡城軍士行不符禮法之事,還持刀兵以下犯上,企圖行刺兵師大人,那麼其護衛當然要全力斬殺刺客。(未完待續。。)
048、貨稅之爭(下)
蠱辛為何會在這種隨時可能起衝突的情況下,恰好派出這樣一支誇張的“商隊”,甚至連山水城的兵師大人都派出去了,這當然是山爺意思。若山城主早就料到可能會出什麼事,派出伯壯就是在等著出事呢,這有點像人們在魚海中釣魚。
蠻荒野民可能還沒學會別的很多事情,但其打架來可一點都不怕,只會更加野蠻兇悍。若山就是想教訓悅耕以及高城氏,要麼不起衝突,要麼就打個出其不意,把對方狠狠打疼甚至打吐血!
這樣一來,無非是兩種結果:一是悅耕受到了教訓,知道怕了不再亂來;二是悅耕惱羞成怒,甚至大受刺激,行事會更瘋狂。而據山水城的工師束辛大人分析,悅耕城主恐怕只會惱羞成怒,而山爺就是想將這場衝突鬧大,能鬧到國君那裡甚至是舉國皆聞才好!
束辛只得在暗中一嘆,他看得很清楚——悅耕不是若山的對手。
高城被宰了三十多名軍士啊,他們都是在執行悅耕的命令時送的命,悅耕城主差點沒氣瘋了。他想找山水城報仇,卻發現自己沒什麼好辦法。就憑高城中三百多名軍士的日常守備力量,不可能穿越蠻荒道路去攻打山水城,就算這麼做了,吃虧的也還是他。
怒極的悅耕下令,搜拿高城境內所有的山水城商隊,卻一無所獲。因為山水城也不可能派很多支商隊來到高城交易,這次來的就這麼兩支,已經全都回去了。若山聽到伯壯的彙報的情況之後。立刻派使者下山,從村野繞過高城城廓去稟報國君。同時也命令山水城的商隊不再出山。
這樣一來,情況彷彿又回到了最初。想和山水城做交易,只有外來商隊進入蠻荒。但此時外來的商隊已經更多了,山水城享有比起初時好幾倍的貨稅之利。暴怒的悅耕也派使者向國君控訴,欲治若山之罪。
根據悅耕的彙報,山水城的化外野民不服禮法,商隊入高城時不僅不按規定交納貨稅,反而行兇打傷了守城軍士。更有甚者,在高城派軍陣查處之時,山水城的野民居然行兇殺死三十多兵士兵。席捲大量掠奪來的財貨逃回蠻荒。
當高城的使者到達國都的時候,山水城的使者也已經到了。國君很震驚,處於國境大後方的兩座城廓之間竟起了內亂,山水城的人殺了高城三十多名士兵,這可不是一般的衝突啊!但雙方使者各執一詞,國君不好分辨是非曲直,便召來國中最瞭解情況的採風大人詢問。
“採風”是一種官職,職責就是關注國中各個地方發生的事情,蒐集民間的傳聞包括各種軼事傳說。甚至還有歌謠,彙報給國君以及國都中的眾人。另一方面,採風大人派的下屬在蒐集各地風聞的同時,也要在各地向民眾講述國中發生的各種事情。城廓中也設有采風官。
如今相室國的採風大人,便是曾出使蠻荒的西嶺。西嶺促成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