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連線成片。在伯禹制定治水方略指導下,周邊各部民眾疏浚水道、排除內澇,造出了大片沃野良田。
按照這個趨勢,雲夢巨澤的面積還將持續縮少,在兩千年後,恐怕世間就不會有如今的雲夢澤,而成為周邊各部民眾安居的良田沃野,只在低窪以及幾條支流匯入大江處留下一片片湖澤溼地。
這場大洪水對中華各部民眾而言,當然是前所未有的滔天災禍,但災禍過後也是後人之福。伯禹治水是順勢而為,利用地形地貌的變化,率各部民眾改造出了更適合安居的家園,包括大江中下游平原與大江三角洲平原,而當時最重要的,就是後世所謂的湖廣平原。
在很多、很多年後的後世,有一句俗語叫“湖廣熟、天下足”。而湖廣平原就是雲夢巨澤消失後留下的良田沃野,是物產豐饒的魚米之鄉。
巴原的東海也會在兩千年後消失,化為大江兩岸的良田沃野。後世之巴原,亦被人稱為“天府之國”。無論是湖廣平原還是天府之國,奠定的根基都在伯禹治水之時,此乃千秋萬世之功。
湖廣平原和天府之國不是在一天出現的,雲夢巨澤和巴原東海也不是在一天消失的,有一個長達兩千多年的逐步改造與開墾的過程,也是歷代先人不斷努力、而留給後世的禮物。
在大江河道兩側,尤其是相對低窪或是與支流交匯處,仍留下了大片湖澤溼地,這些地方仍不太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