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一十八章 小富即安的劉備(2 / 3)

實幹之才!

從諸葛亮的信中,他看出了公學體系培養出的人才,都是實幹方面的好手。

儘管他素喜清談,卻也知曉州牧府的真正根基,還是在於一批實幹之才的存在,才有了荊州眼下的發展和實力。

可大將軍治下的公學體系,培養的就是這方面的人才。

透過信件內容可知,就是諸葛亮這樣進學半年的新丁,如今也對農業和水利工程知之甚詳,這點荊州同年齡段的所謂新秀絕對比不上。

哎……

劉表無奈之極,感覺有心無力,他的年紀大了,沒了壯年時的充沛精力,也不想跟世族豪強把關係搞僵,就算明知公學體系是個好玩意,卻也只能放棄不用,心情相當糟糕。

年紀到了,管不了那麼許多,只是希望下一任荊州牧不要犯傻才好。

看了眼案頭上了書信,他開口解除了對司馬徽和龐德公的禁令,這種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以前清高自許的名士大儒,現在在他跟前卻是不敢有絲毫怠慢之意,否則荊州明面上絕對不會出現其人的任何訊息。

要是沒了話語權,所謂的名士大儒也就那樣,這一點劉表還是看得很清楚的,他也做得相當不錯。

眼下,他還有一樁頭疼是,那就是繼承人的選擇問題。

大兒子劉琦,還有小兒劉淙,他不知該選誰是好。

大兒性格軟弱沒有主見,又跟劉備劉玄德那廝交好,要是大兒以後繼承了州牧之位,怕是用不了多久荊州就得落入劉備之手。

小兒劉淙完全被世族綁架,只怕一上位便有可能被賣了,直接讓荊州成了大將軍治下的一州。

不管是大兒接位還是小兒得勢,最後都保不住荊州這份基業,叫劉表鬱悶得只想吐血。

可如果真沒選擇的話,他寧願讓大將軍得了便宜去,也不想把荊州讓劉備佔了,他對劉備的觀感實在不佳。

要不是大家都姓劉,都是漢室宗親,他還懶得收留這樣的野心家。

別以為他不知曉,劉備暗地裡的小心思和小手腳,他執掌荊州二十來年,要是連這點掌控力都沒有,豈不白活了?

……

劉備並不知曉,州牧劉表對自己十分忌憚,很想把自己給趕出荊州。

儘管沒了曹操的威脅,大將軍也沒有入侵荊州的意思,可他還是被安排到新野駐守,名義上自然是幫忙看護荊州門戶,實際上劉表是不願他有機會深入結交荊州權貴。

能從一介屁民,於天下局勢動盪之際,發展到手下將士數萬,擁有太史慈這等超一流強者,還有管亥和武安國這兩位一流好手,以及韓當這樣的二流顛峰好手輔佐,又豈是易與之輩?

坐鎮新野也有好處,大將軍治下的商品流入荊州,大部分都得透過新野,劉備只是收取很少的過路費,便足以養活手下數萬將士。

近十年無戰事,劉備還搞出了軍屯之事,只靠新野小小之地的田地,還有從南陽採購的糧食,不僅沒有沒有餓著甚至還逐漸積累了足夠的糧食儲備。

只是,這樣的太平日子過久了,實在很是消磨將士們的意志。

儘管劉備和手下大將對將士們的訓練抓得很緊,可模仿大將軍治下的退役制,手下人馬已經退役了差不多一般老兵,新加入的將士沒見過血,難免戰力不足叫人憂心。

劉備有雄心做出一番事業,可惜天下局勢穩當得很,根本就沒他多少發揮餘地。太平日子過得久了,嬌妻美妾還有子女環繞的生活,真的很容易消磨雄心壯志。

不要說他,就連手下太史慈,管亥,武安國還有韓當都娶妻生子,過著平安富足的生活,眾人的雄心壯志也是一減再減。

剛開始自然是匡護漢室重振河山,想成為雲臺二十八功臣那樣的存在,可是太平日子過久了,劉備的心思已經從一國之主變成了一州之主,甚至到現在已經成了一郡之主了。

而太史慈等人的想法自然也跟著變化,他們跟著劉備的步子走,只要劉備還是一方之雄,他們的好日子和榮華富貴就少不了。

不管劉備是一國之主還是一州之主,就算只是一郡之主他們都無所謂,反正最後都少不了他們的好處。

只是,新野只是一個小小縣境,太小了點滿足了不他們的心願。

劉備也是不滿的,所以他才刻意跟大公子劉琦把關係搞好,想等劉琦上位後,弄個皸守噹噹。

很顯然,他這種想法劉表不知,不然也不會對他太過忌憚和防備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