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更親自出手,意欲擊斃張須陀。
無論是真實歷史,還是大唐世界的原本軌跡,李密都成功了。
可惜這次,林沙來了。
他在關鍵時刻帶兵及時趕到,救下了陷身絕境的張須陀,挽狂瀾於將倒。
瓦崗軍受到林沙部幽州軍衝擊,損失不小不得不及時撤離。
之後,隨著林沙頻施手段,李密和翟讓的關係,在瓦崗聲勢還未達到顛峰之際,便徹底破裂陷入內鬥之中。
不過就是如此,埋伏張須陀一戰使李密名揚天下,更成了瓦崗軍聲望最高的人物,隱然凌駕於大龍頭翟讓之上。
主弱臣強,取禍之道也。
林沙也是看準了這點,拼命往翟讓傷口上撒鹽。
就是翟讓心胸開闊對此不甚在意,他手下一干打江山的老臣子也咽不下這口氣,瓦崗內部紛爭不斷。
也是瓦崗內部出現分裂,林沙這才放心帶著兩萬幽州軍,跑來山東將一票江湖好手一網打盡,狠狠削弱了南北兩地大幫會,以近附近叛軍裡的中堅勢力,一下子便將北方以及江淮地區風起雲湧的戰亂形勢穩定下來。
沒想到,就當他在山東大發神威之際,逃過一劫的李密卻是馬不停蹄開始了早已計劃多時的行動,趁著林沙不在洛陽之際突然發動。
?上次埋伏張須陀之戰,雖然最後功敗垂成卻依舊確立了瓦崗軍立足河南的根基,重創了隋軍的威望,同時也使得瓦崗成為天下頭一號反賊勢力。
?在這種形勢下,瓦崗大龍頭翟讓只好讓李密自領一軍,號稱蒲山公營。
其實翟讓就算不給李密自立一軍的機會,也阻擋不了李密的勃勃野心和其在瓦崗內部的勢力飛速膨脹。
?李密出身貴族,世代受封,故他繼承了蒲山公的爵位,遂以此為名。
?正因為其有貴族身份,雖然後來因叛亂被取消,可在瓦崗叛軍之中顯得格外醒目。
加上李密本身確實是一流的謀主之才,起碼在輔助翟讓期間表現十分出採。
引得一干投效瓦崗的良才猛將紛紛投效,就連和翟讓一同沒建起瓦崗的徐世績都投奔過去,暗地裡其部早有蒲山營之稱,也才有了林沙當日救援張須陀時那一聲呵斥:李密亂賊也,竟有臉自稱蒲山公?
李密野心極大,又有稱雄天下之心,滎陽既然沒有得到,心思一轉又開始謀化興洛倉。
?該倉乃隋室最大的糧倉,故楊廣極為重視,派出虎賁郎將劉文恭卒步騎兵二萬五千人,由東都洛陽東進,企圖挽回頹勢。
?又使裴仁基自虎牢襲擊瓦崗軍側背,希望以這兩支大軍,牽制李密。
?同一時間,楊廣也是遙控指揮林沙,要他儘快趕回洛陽坐鎮指揮對瓦崗的作戰。
山東事了,林沙也是第一時間率軍趕回河南坐鎮指揮。
誰料半途竟然被山東十來股最大叛軍聯盟阻路。
結果一番交手,這幫山東豪強紛紛熄了繼續下去的心思,放任林沙率軍安然離去,同時還將幕後推手瓦崗給賣了。
瓦崗,真是好樣的!
被人莫名其妙暗算了一手,林沙心中要說不惱火是在騙鬼。
至於瓦崗用意,不過是想拖住他的腳步,好騰出手腳提前拿下興洛倉。
既知其中原由,林沙又豈會給他們機會?
這也是山東叛軍首領將瓦崗賣了的主要緣故,瓦崗的行為明擺著讓他們當槍使。楊公寶藏雖然誘人,可不代表他們心頭沒有火氣。
興洛倉位於洛陽之東,滎陽之西的洛口,乃通濟渠和黃河交交匯處。倉城周圍二十餘里,設有三千個大窖,每窖儲糧八千石,倉記憶體儲糧草無數。
當年設倉,主要是用作積儲租稅米糧,以供朝廷使用。要知文帝建都長安,關中地區產糧常不足京城需求,從東方運去的漕運又有三門峽的險阻,費時費力,有了這些大糧倉後,京城就可保持糧食的穩定。
不管是真實歷史,還是大唐原書,李密都是拿下了興洛倉後,這才徹底蓋過瓦崗大龍頭翟讓的風頭,也奠定了天下第一反賊首領名號,從此風聲水起混合得好不如意,竟與李二,寇仲以及宇文化及並稱天下梟雄,是最有可能奪取天下的數人之一。
可惜……
林沙冷然一笑,他來了,瓦崗不會達到歷史上的顛峰,李密也休想踩著隋軍的肩膀上位。
“來人,傳我軍令,加速前進!”
想著興洛倉如火如荼的戰事,林沙心中便一片冰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