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被維持著,形成尾大不掉不勢。以至於朱棣有實力發動奪位之戰。
永樂帝即位後,鑑於前朝之失。對控制藩王極為重視。或以謀反等罪名,分別削去他們的封爵、屬官、護衛。取消統領駐軍的權力。
如藉故削去代王、岷王的護衛、官屬,齊、谷王先後被廢為庶人。或者將要塞地區的藩王遷入內地,如寧王朱權遷往南昌等等措施。
永樂時,前車之鑑,規定宗親不得為官。文武百官對於親王,只具官稱名而不稱臣。親王封國後到了一定年齡,必須出到封國,以後非奉詔不得進京。
藩王在封地也有許多限制:如二王不得相見,不得擅離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請,得到允許後才能成行。如無故出城遊玩,地方官要及時上奏,有關官員全部從重杖罪,文官直至罷官,武官降級調邊疆。
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會有司飲酒,王府發放一應事務,地方官要立即奏聞,必待欽準,方許奉行,否則治以重罪。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舉人、落職知縣等擔任,成了位置閒散之地。
此外對宗室的的約束還有:不得預四民之業,仕宦永絕,農商莫通。不得到京師,如有出城越關到京師的,即奏請先革為庶人,然後發往鳳陽高牆圈禁,同行之人,發往極邊的衛所永遠充軍。
宗室不得擅離境外,有居住鄉村者,雖百里之外,十日必三次到府畫卯,如果一期不到,即拘墩鎖,下審理所,定罪議罰。
從郡王至儀賓以下,不得與文武官員往來交結及歲時宴會。 請名、請婚也很嚴格,未經請準,只能呼乳名,不得婚嫁,以致走京遊棍以請名、請婚為由乘機勒索宗室錢財,導致許多宗室壯年以後都未能請到名字、成婚。
正統十四年,韓藩襄陵王欲入京師,後又願率子婿從徵入侵的蒙古人,但沒有得到批准。甚至崇禎二年清兵進逼京師,唐王倡議勤王,竟被廢為庶人。
明末之時,藩王勢力經過多次、多方面的削奪之後,已絕對不能與皇權對抗,皇族內部武力奪位的可能性在正德以後已經消失。
那些好飲醇酒、近婦人的藩王,因其對朝廷沒有威脅而被稱為“賢王”,受到獎勵。宗室成了不農不仕、啖民脂膏、被軟禁於封地內的典型寄生階層。
到了明末之時,藩王的名聲早已經臭了大街。歷史上李自成、張獻忠等草莽英豪,對待俘虜的官員或者還留他們一命。而一旦俘虜任何朝廷藩王宗室,都要嚴酷的將他們處斬,由此觀之,明末之時百姓對於藩王的痛恨。
而整個汾州縣城,就有慶成、永和兩家郡王。慶成、永和兩家郡王都是永樂年間朔封,二人都是初代晉王朱棡的兒子,算是嫡親的兄弟。
從明初到明末二百多年時間,兩家藩王的人丁急劇增多。僅僅慶成王一脈,人丁就早已經超過萬人,哪怕是成年的男丁,也超過了兩千人。
這兩家藩王,雖然不是最尊貴的親王,但是幾百年土地兼併下來,名下的良田加起來也超過五十萬畝。像這種惡名昭彰的藩王,對於劉宣這種割據一方的豪雄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肥羊。(未完待續。。)
第七十五章藩王二
冬季的山西寒風入骨,尤其是小冰河時期,臘月的氣溫跟在零下二十度以上。
儘管太陽還沒有露頭,劉宣已經早早的起床,他漫步在筆直寬闊的汾州街道上,隨身跟著一隊親兵,當然更少不了隨身的文書,哼哈二將趙瑨、郭文斌二人。
劉宣在汾州城轉了一圈,看了看輝煌高大的王府,與貧困無依的百姓。對身邊的趙瑨說道:“這汾州城本是山西著名的藩王之城。城中的藩王就有兩家、宗室上萬人,可以說汾州三百年的財富盡入慶成、永和二王府中。這裡的百姓雖然受藩王盤剝,苦了幾百年,但是城中的藩王可是相當豪富。昨日我令你查抄慶成王府的府庫,清點王府的糧秣人口,你辦的如何了。”
趙瑨隨身拿出一本賬冊遞給劉宣,自己卻早已經將各種資料牢記於心。他接過劉宣的話音說道:“回稟將軍,因為時間趕得很急。咱們這幾天只查抄了慶成王一家王府,共得到了白銀十一萬兩,金器三百多件,銀器兩千件,糧草四萬石,布帛上千匹。”
劉宣大致算了一下,慶成王府家中的土地多達三十萬畝,還不包括呂梁山一部分山林礦產。再加上每年的鹽引生意,王府每年的收入應該超過二十萬兩白銀,而幾百年下來,慶成王府不應該只有這麼一點兒財富。
他翻了翻賬冊,對身邊的趙瑨說道:“良璧,好好查一查,看看這王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