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2 / 4)

小說:伐明 作者:宮本寶藏

富庶外,剩下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自然條件非常惡略的貧瘠乾旱之地。

西安府下轄三十餘縣,鳳翔府下轄七縣一州。這四十來座縣城,就是整個陝西承宣佈政使的精華之地。只要控制住關中二府。就等於控制了整個陝西的人力、物力。

劉宣揉了揉發澀的雙眼,狠狠地敲了一下地圖。對身邊的親兵問道:“派去招降潼關守將張成功的使節回來了沒有?”

“稟告大將軍,剛剛回來。”親兵隊官牛高軒答道。

“回去通傳,看看張成功有何打算。”

牛高軒快速退出了軍帳,馬上通傳招降的使節公良俊。

公良俊也是最近一段時間投靠劉宣的讀書人,此人是秀才出身,本來比較厭惡、仇視劉宣,但是他依靠的朝廷半年多來毫無作為,讓劉宣在平陽府扎牢了腳跟。

依靠一個平陽府,劉宣在一年半中擴軍六萬人,從剛剛過河之時的萬餘兵馬,到現在已經有野戰主力七個旅三十四個營四萬餘人。

除此之外,還有二十多個守備營兩萬六千人,再加上幾千巡丁、稅丁,劉宣現在的武裝已經足有七萬大軍。

朝廷雖然號稱擁兵百萬,但是真正有些頭腦的官吏都知道這裡面的水分。除去空額之外,朝廷的兵額只有六十萬人。這六十萬人中,大部分還是毫無戰鬥力的衛所兵。

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也只有九邊的二十多萬大軍。但是這二十多萬大軍,一大部分被牽制在遼東,還有一部分,也被邊牆外的蒙古部落拖在邊境。

以劉宣現在的七萬兵馬,如果一心固守地勢險要的晉中、晉南地區,把握是非常大的,朝廷現在也未必有力量很擊敗劉宣的七萬大軍。

眼見劉宣的根基越來越穩,為了讓安邑城的家族不受官吏欺壓,公良俊只能出來投奔劉宣軍中,希望能用自己的官職保全家族。

公良俊此人頗有些急智,也有些辯才。他因為錯過了上次的科舉,所以即便是以秀才之身前來投奔,也不可能謀取一個好的職位。這一次他親自弄險去招降張成功,也是為了立下功勞,讓大將軍劉宣知道他公良俊的才能。

公良俊快步進入大帳中,只見劉宣坐在上首當先問道:“張成功的態度如何,願不願意開關投降?”

“張成功提出了幾個條件,第一,不要派遣士卒進入潼關。第二,要三萬兩犒賞銀子,五千石軍糧。第三,軍中的一切都由他做主,不能摻沙子派人。第四,不向官府公開他投降的舉動。只要咱們答應了這四個條件,張成功就願意與咱們商談。”

聽了這苛刻的四個條件,劉宣擺了擺手,輕蔑的嘲笑道:“看來這個張遊擊倒是有些小聰明,他見咱們勢大,不過是拖延時間、等待官軍援軍罷了。此人根本沒有投降的打算,你下次也不要再去了。”

劉宣在大帳中度了幾步,對牛高軒說道“高軒,速去通傳各旅,各營來大帳開會,咱們應該早作準備,攻打潼關,拿下這個自鳴得意的張成功。”(未完待續。。)

第十七章關中五

潼關位於陝西省潼關縣,因臨近潼水而得名,古稱桃林塞。它南依秦嶺,有禁溝深谷之險。北有渭、洛,匯黃河抱關而下之要。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面山峰連線,谷深崖絕,中通羊腸小道,僅容一車一騎。

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位居中華十大名關之首,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

因為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之險地,是進出三秦之鎖鑰。就因為其戰略地位重要,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美譽。

潼關關城周長約十里,北面與東北,城牆為板築土牆,外包青磚,城高五丈,寬二丈五尺。在關城東南面,順山勢削成垛口,高達十丈。

潼關之“險 ”,主要有四道屏障。第一道屏障,就是潼關的南面大約二十里外的秦嶺。第二道屏障,在古城的北面,就是兇湧奔騰的黃河,造就了第二道天然屏障。

第三道天然屏障,在古城南面的禁溝及十二連城。禁溝也叫禁坑或稱禁谷,是潼關南面一條南北走向的深谷。它南起秦嶺蒿岔峪口,北至明清潼關城南約二公里處之石門關,長達三十餘里。禁溝谷勢壁立,古時就有“灌木叢藤,茂密如織”的評語。溝下建有關卡數處,平日禁人往來,是潼關軍事上的重要防線。

第四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