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3 / 4)

小說:我的老婆是軍閥 完 作者:津夏

第四型廣州造縮短了槍管,有效射程為510米,實際上如果不縮短槍管,有效射程將會得到大幅提升,但根據帝國作戰理論,步兵線真正交鋒百分之九十的戰鬥都集中在400米內,隨著塹壕等等戰術的廣泛應用,這也將是未來的大趨勢,何況距離越遠,射擊精度就會差了許多,在散兵線單兵作戰時代,保留太長的槍管增加有效射程除了浪費子彈外,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而長槍管的特種步槍也在帝國的研發範圍內,葉昭稱它為狙擊槍。

廣州第四型,在葉昭看來完全可以使用到成熟的半自動武器誕生,實則現今帝國根據輕重機槍導氣式原理的某些特點,已經在研發半自動步槍,但便算誕生,若想其大量裝備部隊還不大現實,沒有進入到汽車時代,因為補給線等等問題,步槍的自動化便遇到了瓶頸,就現今廣州造的架構,還有軍官提議,製造一種叫做子彈阻隔器的小工具,免得新兵浪費子彈。

()

廣州造第四型軍方暫時購入的數量不多,一來三種型號的廣州造已經完全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二來尚要等列裝的連隊給出完整的反饋資訊再做決定;三來採買武器,自然是在軍隊擴編時為宜。

伏擊俄軍第17師的帝國陸軍第一集團軍,乃是輕機槍架設到班的帝國最精銳部隊,配備廣州造第三型步槍,雖然因為要翻山越嶺放棄了火炮重武器,但同樣,最猛烈的攻擊對準了俄軍輜重隊和炮兵隊。

第一集團軍提督宋慶,正是知天命之年,雖然曾經是韓進春部將,當年在平遠軍時乃是第三鎮總兵官韓進春的第二營管帶,但他恃才傲物,與韓進春關係漸漸惡化,葉昭憐他是史上名將,又確實是難得智勇雙全的人才,是以對其多加看顧,仕途倒是無礙。

雖說人的品格很大程度是後天的關係,但這位甲午之戰中坐騎被炮彈擊斃,重換戰馬,繼續指揮將士“迎炮以上,呼聲動地,無不以一當十”的將領,高呼“願與天下精兵捨身報國”的將領,在帝國教育薰陶中,想也不會變得品質惡劣起來。

薩彥嶺戰役,便是宋慶親自指揮。

他的對手是俄國第17師師長米哈伊爾?德米特里耶維奇?斯科別列夫,畢業於俄國總參學院,是俄軍傑出的少壯派代表人物,去年間,被任命為俄軍王牌步兵團第17師師長,晉升陸軍少將。

斯科別列夫是叫囂征服亞洲的強硬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名言就是:“在亞洲,和平的長久與短暫是與你對敵人的屠殺直接成正比的,我認為這確是一條定理。對他們打擊得越兇狠,他們就安分得越長久。”

這是一個赤裸裸的種族屠殺主義者,但今日,顯然是他的部隊遭到了屠殺。

剛剛發現中國人的蹤跡時,他正騎著高頭大馬走在稀疏的樹林中,大森林到山口、河谷邊緣變得稀疏起來,南北大概有1000多米,早就被工兵伐出了一條路,甚至樹樁也被鋸的和地面一般平。

發現中國軍人蹤跡的正是師部的斥候隊,雖然中國人突然到了薩彥嶺山口令斯科別列夫極為吃驚,但心中跳躍的狂熱又令他無比興奮,互相極為陌生的軍隊狹路相逢,打敗中國人,令17師團成為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噩夢,這個目標是如此的誘惑。

何況,急行軍時突然撤退,必然會被中國指揮官抓住機會給自己的師團帶來慘重的損失。

何況在17師之後,便是鄂木斯克兵團,斯科別列夫並不相信中國人能將自己包圍,就算數倍於自己的兵力,被自己牽制在山坳密林中,等額木斯克兵團趕到,便可以南北夾擊將中國人擊敗。

是以斯科別列夫都沒怎麼考慮,馬上下令全師依仗地形準備戰鬥,而這時候,斯科別列夫並不知道中國人是有預謀的包圍還是與自己的部隊不期而遇,卻仍然下達了最謹慎的命令。他雖然驕傲,卻從來不會輕視任何一個對手。

接到命令的俄國人很快便以步兵營為單位在山坡、密林中隱蔽集結。

沙俄第17師,也是俄軍最早重視散兵線和善用地形的兵團,現今就算普魯士和法國之間的戰爭,排的密密麻麻計程車兵以緊湊陣型衝鋒的情況也不罕見。

一方面驚奇俄國人的快速反應,宋慶很快下達了進攻的命令,當訊號彈和號角聲響起,最早遭到打擊的自然是尚來不及隱蔽的一些俄國步兵營和輜重部隊。

槍聲如雨,迫擊炮密集的炮彈在叢林、山坳、巨石後炸響,河畔草叢中,已經埋伏了數個時辰的第二師第三團,一個個宛如草人般躍起衝鋒,極快的將俄國人的戰線攔腰截斷,剛剛斯科別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