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了電報,同時也接到了中國人關於其水師在南洋與荷蘭艦隊發生衝突的外交公文,他又與印度總督查爾斯?坎寧伯爵電文往來磋商了兩天,到了第七天頭上,希爾頓才來拜訪葉昭,而葉昭,也正等著他呢。
南洋、新嘉坡一帶,被英國人稱為海峽殖民地,這兩年劃歸英屬印度,由印度總督管理。
印度總督查爾斯?坎寧伯爵不太清楚中國人的情況和意向,與希爾頓來往的電文超過了百封,進行詢問,同時已經令東印度艦隊下屬的中國海艦隊進入東印度群島海域,在新嘉坡和汶萊之間巡航。
希爾頓在電文裡,為了中國南部英國商人利益考慮,倒也客觀的闡述了一番南中國政府與荷蘭巴達維亞政府之間的矛盾衝突,認為是荷蘭人在東印度群島的關稅壟斷政策引發了這場衝突,根據種種跡象,更認為很大可能是荷蘭艦隊率先開火。
不過中國人對婆羅洲的野心顯而易見,只是一個漸漸有了工業商業基礎的中國,再不是幾艘炮艦能輕易對付的,激怒中國人,其在倫敦市場上獲得的大筆貸款怕就會打了水漂,必然損害英倫投資者的利益。何況中國地大物博,如果想與其交戰,就算摧毀了其水師和貿易圈,國內經濟也不會馬上破產,反而會在遠東樹立一個極為不穩定的敵人,如果想真正推翻南中國政府,希爾頓估計,沒有十萬精銳步兵登陸,只怕很難達到目的。
十萬步兵,幾乎是英倫本島全部的常駐軍,這也就意味著,與中國人開戰,將會是一場真正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較量,而不是征服殖民地模式所能奏效的。
坎寧伯爵則詢問了支援北中國來推翻南部政權需要付出的代價,希爾頓則回覆說,北中國的官員更為野蠻和不可預期,用大把英鎊和士兵的生命來參與一場不知道會將遠東引向何方的戰爭,顯然是不明智的。
當然,兩人電文裡討論與中國交戰的代價,只是一種秘密的私下交流,一種最壞局面的設想,並不代表兩人有什麼同中國人開戰的打算。
只是中荷在東印度群島的衝突,使得這片海域充滿了不明朗性,中國人意圖到底是什麼?是不是羽翼漸漸豐滿後開始了咄咄逼人的海洋政策,如果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