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曾國荃戰死,長沙城已經完全暴露在平遠軍炮火下,城內數萬湘軍,惶惶不可終日,眼見長沙失陷已成定局。
翌日,萬炮轟鳴,平遠軍開始炮轟長沙城,自廣東而來的物資兵源,沿著鐵路線源源不斷,運至郴州,再自郴州運至前線。
幾日後,一艘炮艦突然出現在長沙城畔湘江之中,不費吹灰之力,將那自嶽州而來的運輸船隊一艘艘轟翻,湘軍水師運載兵卒的戰船毫無還手之力,幾乎任人宰割,眼看著一發發炮彈落在船側,擊中船身,兵勇們驚叫著隨戰船沉沒。
這是廣東水師一艘千噸級別的小炮艇,偽裝成商船,沿著長江、洞庭湖而來,突然出現在長沙城下,將長沙城水路封鎖,其帶來的恐慌無可言表。
平遠軍隨即對長沙城展開強攻。
南城天心閣遭到平遠軍炮火猛烈的打擊,其開花大炮炮臺未上戰陣就被炸得四分五裂,南城牆一段段仆倒,平遠軍工程兵更將早早埋好的雷管炸藥引燃,天崩地裂的巨響,一大片城牆在湘軍兵勇的慘叫聲中倒塌。
城堅利器,在平遠軍火藥之下早已不復昔日屏障之力。
巷戰持續了一日一夜漸漸平息,只有偶爾的槍聲響起,乃是平遠軍肅清城內之敵軍,肅智郡王、平遠靖寇大將軍景祥入城之時,城內鄉紳紛紛組織民眾夾道歡迎。
1859年1月,平遠軍大破湘軍,平復長沙。
此次兩大軍事集團的正面對抗平遠軍及巡防民團合計傷亡五千餘人,湘軍斃命者無數,投降者以萬計,曾國藩領幾百親兵逃往嶽州,在嶽州收攏殘部,聽聞路途上還曾痛哭流涕,欲自刎以謝天下,被親兵死命攔下。
平遠軍第二鎮、第六鎮隨即在長沙休整,蘇爵爺則率警衛哨、巡防、民團等組成的特遣營接收各路州府官員投誠。
同月,平遠軍第四鎮勘定福州,淮軍退入浙江,浙江各路綠營團勇圍攻定海不果,閩浙總督袁甲三突然率數名官員來到廣州,歸附南朝,並登報通電全國。
其實現今說通電全國,也不過平遠軍治下電報相通之處。此外上海、天津、營口等各處商埠報社也均收到電文,幾家報紙全部在第一版以最醒目位置刊出。
而一支陣容龐大的英法美三國代表團此時赫然來到了廣州,拜見葉昭及兩宮太后,代表團首席代表乃是剛剛來到中國不久的巴林爵士。
代表團的意圖很明確,中國南北朝之爭已經嚴重損害各國在華商人的利益,是以他們希望斡旋南北朝和談。
而在山東,英國和法國均在威海衛取得租界,已經承諾幫助北朝平定捻軍叛亂以及髮匪的北侵,更會全力促成南北朝和議。
第二十五章 和談?
郡王府花廳,葉昭擺弄著手裡的一枝步槍,又拎了拎身邊一隻黃木盒,黃木盒裡有十幾只金屬彈管,每隻彈管都裝好了子彈,而步槍換彈時不需一發發裝彈,只要將彈管更換即可,彈管從槍柄底部插入,如此步槍射速可達到每分鐘二十多發,在這個年代,效率提高了大大一截。
葉昭一見就知道,這大概同斯賓賽1865連珠步槍差不多。
轉頭看了眼一臉希翼的托馬斯,葉昭笑道:“很好,有此利器,整個歐洲大陸都要仿造了。”
托馬斯就咧嘴笑了,得親王閣下誇讚,這陣子的辛苦總算沒白忙。
不過葉昭隨即又笑道:“不過就一點不好。”說著拎了拎黃木盒,道:“這太笨重了,若急行百里千里,只怕士兵們會怨聲載道,你這個圓錐形子彈射擊的好,彈倉嘛,你再仔細琢磨琢磨。”
其實若採用此種步槍戰力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但現在有相應條件,葉昭希望能一步到位,採用毛瑟槍、漢陽造等模式,鋼管若容易炸膛,可以採用套管加固,當然,只是採用其理念,因為材料火藥等等關係,威力可能及不上毛瑟89後幾代及漢陽造。這是個步槍技術發展極快的年代,各種理念層出不窮,一直到毛瑟槍幾代完善才進入現代步槍模式,葉昭知道哪種理念才真正符合未來發展的趨勢,自希望自己治下的步槍發展少走彎路。
隨即葉昭就同托馬斯探討起步槍技術,如旋轉後拉、拉殼鉤、雙排彈倉、橋夾技術等等,葉昭自然是紙上談兵,靠自己對槍械愛好的那點了解亂侃一通,卻也聽得托馬斯連連點頭,顯然大受啟發。
“聽親王一句話,勝讀一百年書。”托馬斯用生硬的中文誠摯的來了這麼一句,引得葉昭大笑,拍了拍托馬斯肩膀,“有好的朋友,不會覺得旅途無聊,希望我們一直合作下去,親密無間。”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