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亂世還有希望的話,我,也想看看……”孔明看到對方的眼中,流露出一種難以言表的寂寞感。
(同是亂世中的人,很多都是迫不得已的吧。)
孔明似乎讀懂了對方的心情。
(不行,不能倒下,要再堅持一會,再堅持一會……)
(隱語是麼?)
孔明知道,所謂隱語,是古代的一種文字遊戲。隱去本事而假以他辭來暗示某事物的言語……
(想不了那麼多了,身體估計支撐不了那麼久。)
孔明咬咬手指,回憶起之前在木屋外看到的場景以及在被綁架前發生的事情。之後他讓小喬找來木炭,在綿紙上面刻下了幾行字。
(東周都,神龜書,四二肩,黃巾劫,葉端裂)
在刻完最後的一個‘裂’字,面色蠟黃的孔明終於感到不支,昏了過去。
……
第十六章 隱語【3】
“公瑾,公瑾……”
“周兄……周兄……”蔣幹和靈兒兩人見周瑜突然面對著那個‘燈籠’上的字,愣怔許久,不約而同地輕喚道。
“我想,這應該是隱語!”周瑜突然一說,漂亮的雙眸中閃過絲絲興奮的感覺。
“隱語……”蔣幹似有不明地看著周瑜。
“周兄,什麼是隱語呀?靈兒不懂哩。”靈兒見周瑜好像猜出了什麼,一時也來了興趣,挽著周瑜的手不住地問道。
“很久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士子與士子間,戀人與戀人間,列國與列國間,都會有利用隱語要對方來猜測從而測試對方才智的例子。而有些臣子為了向主公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又不危及自己的生命,也會用到隱語來向主公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周瑜見靈兒似懂非懂的樣子,於是講了一個故事給靈兒聽。
“戰國時期齊國的齊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由於他最初即位時便沉迷於美色,將國家一應事項全部給擱置了,因此導致了齊國吏治*,列國趁機蠶食,使齊國瀕臨滅亡的險境。因為很多人怕齊王,所以都沒有人出來直言勸諫。其實齊王是個很聰明的人,平時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出自己的睿智。雖然他不喜歡聽人家嘮嘮叨叨的勸告,但是如果勸告得法,他卻是會認真聽勸改正的。”
“那時有一個叫淳于髡的人,他得知了齊王這一特點之後,便去面見齊王。他見了齊王后,便開門見山地對齊王說:‘大王啊,為臣有個隱語想讓你猜猜。’齊王一聽來了興趣,便問道是什麼樣的隱語。淳于髡說:‘某個國家有一隻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高歌鳴叫,只是毫無目的地蜷伏著,大王你猜猜,這是一隻怎麼樣的大鳥呢?’”
靈兒和蔣幹似乎都沒有聽過這個故事,此刻都好奇地看著周瑜,認真地聽著。
“齊王一聽,便知道淳于髡其實是借隱語來諷刺自己。的確,自己目前像只大鳥一樣,身為齊國君王,三年來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從來沒好好發憤圖強過。不過,齊王畢竟不是個昏庸的人,他沉思了一會後,毅然決定要改過振作,為齊國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情。於是,他對淳于髡說:‘此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你就等著瞧吧。’”
“後來呢,後來呢……”靈兒沉浸在周瑜講的故事中,嚷著周瑜繼續講吓去。蔣幹卻是邊聽邊思考,好像突然也明白了什麼。他看著周瑜,眼神中流露出一種欽佩的感情。
(沒想到公瑾只是看那幾行字一會,便猜到是隱語,太厲害了……)
“後來啊。”周瑜悠然一笑,對靈兒說:“齊王便不再聲色犬馬了,他著手整飭朝政,又積極訓練軍隊,在短短的十幾年間,竟然成為了天下聞之色變的霸主呢。”
“哇,齊王好厲害哩!”靈兒由衷道。
“也就是說,其實隱語,是把自己想要說的話,換了一種委婉含蓄巧妙的說法,讓別人透過猜測從而得知。”周瑜又解釋道。
“公瑾,這麼說,這些字你看出了什麼玄機了。”蔣幹道不怎麼在乎齊王的故事,只是對眼前燈籠上那幾行字興趣盎然。
“恐怕,是一封求救信!”
“咦,求救信……”靈兒和蔣幹都感到些許驚訝。
“恩!裡面隱含著地點和事件,不過我還沒有完全看懂。”
“把你目前所知道的說說,或許大家想想可能便全明白了。”蔣幹走近周瑜身邊,看著那幾行字說道。而靈兒則湊熱鬧般踩著凳子擠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