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三、名劇簡介

《盜宗卷》 在談這出戏以前,先要談談餘叔巖的戲路。餘叔巖是譚鑫培的傳人,譚的拿手戲如《賣馬》、《碰碑》、《探母》、《捉放》、《洪羊洞》、《奇冤報》等,他自然都很拿手了;但他自認為得意,而且很喜歡演的,卻是一些兼重做念而不只重唱的戲。如《盜宗卷》、《天雷報》、《鐵蓮花》、《狀元譜》、《一捧雪》等。民國九年(1920),餘叔巖初次到上海,在丹桂第一臺演唱,他最紅的戲就是《鐵蓮花》(又名《掃雪打碗》,唱全了貼《生死板》),每逢星期日,非貼這出戏不滿座。民國十七年(1928),楊小樓、餘叔巖第三次合作,在開明戲院長期演出,兩個人互演大軸。餘叔巖演全本《一捧雪》,自“搜杯”到“審頭”,他飾前莫成,後陸炳。楊小樓同場演《豔陽樓》,這是他的拿手好戲,都讓餘的《一捧雪》演大軸,其名貴就可知了。《盜宗卷》也是餘叔巖拿手傑作之一,晚年息影以後,在蕭振瀛(時為北平市長)家堂會,還演了一次。一般近人只知《鐵蓮花》、《一捧雪》、《盜宗卷》這些重做的戲是馬派戲,豈不知馬連良這些戲都是宗餘的。孟小冬的《盜宗卷》是拜餘以後得自老師的,曾在新新戲院演出,她飾張蒼,鮑吉祥的陳平。唱工不必說了,餘派法乳。在做表上,雖與陳平開玩笑,卻保持大臣身分,自然而得體(馬連良此戲,就稍嫌油滑一點)。持刀打算自刎,又拋刀於地那個金雞獨立的身段,挺拔而邊式,歎為觀止。她演此劇那晚,馬連良特地去觀摩,參考餘派演法。

孟小冬學藝很虛心,過去拜餘以前,在私淑階段,除了從陳秀華、孫老元、鮑吉祥請益以外,對餘派票友,她也時相盤桓請教。北平有位票友李適可,又名止庵,對餘腔有相當研究,還灌過一張《沙橋餞別》的唱片。孟小冬就和他過從,藉以討教。她這種多方學餘、虛心求教的精神,和當初餘叔巖的學譚精神,是毫無二致的,可稱有其師必有其徒。

孟小冬劇藝管窺(5)

馬連良經吳幻蓀編劇,排了一出《十老安劉》,包括《淮河營》、《監酒令》、《盜宗卷》、《焚宮牆》四折,演出之日,孟小冬也特去觀摩。馬連良的唱腔,譽之者謂為獨樹一幟,毀之者稱為油腔滑調;但是他做派細膩,身段邊式,卻是被大家一致公認的。孟小冬去看他的《盜宗卷》,也是觀摩他的身上、地方,以為參考,可稱虛心。馬連良知道她去,特別歡迎,在下場門給留了一個包廂。孟演馬看,馬演孟看,筆者都在座。除了看臺上戲,還看這戲外戲,覺得很有意思,他們二人可稱惺惺相惜。

《黃金臺》從前戲班演戲習慣角兒多、戲碼多,一場戲有七八出,看戲的人,看的是戲好,不在乎戲大、戲小。就以民初來說,梅蘭芳、王鳳卿《汾河灣》唱大軸,餘叔巖、陳德霖《南天門》唱大軸。到了梅蘭芳、餘叔巖合作時期,一出《三擊掌》照唱大軸,這都是小戲,而都賣滿堂,這就證明觀眾是看精不看多。後來四大名旦競排本戲,老生班也跟進,都以連演十二刻或一人兼飾二角來號召,於是風氣改變,戲班都成了明星制了。以老生來說,馬連良最紅了,《借東風》要前魯肅後孔明,《龍鳳呈祥》要前喬玄後魯肅。到了奚嘯伯挑班時期,他的劇藝、聲勢比不了馬連良,就更老尺加一的演法了,他首創雙“寺”,也就是先演《甘露寺》,再演《法門寺》,連飾喬玄、魯肅、趙廉三角,幾乎從開戲就上,唱到散戲為止,在臺上要唱四個鐘頭,可說已近魔道。李少春到北平挑班,成名在連演《戰馬超》和《擊鼓罵曹》雙出,一文一武,水準很高;但是受累也在連演雙出。他初期唱《戰太平》、《打金磚》、《水濂洞》,都能賣座不錯。日子久了,除了猴兒戲可以只演一出能賣座以外,唱老戲非要雙出不可了。因為觀眾有了先期印象,你這雙出是應該的,唱一出就是偷工減料了。在三十年(1941)左右他在三慶園演出時,一定要先唱《挑滑車》後唱《空城計》,或先唱《三岔口》後唱《奇冤報》才能賣座,真是作繭自縛了。

卻說民國二十八年正月初一日(1939年2月19日),新新戲院日場是李少春檔期。照例武生班在正月初一,只演《青石山》就成了。李少春怕一出罩不住,前邊又加一出《林沖夜奔》,結果還是沒有賣滿座。

正月初三晚上,是孟小冬檔期,她貼了一出《黃金臺》(“搜府”、“盤關”)。她飾田單,李春恆的伊立,慈瑞泉、少泉父子的衙役和守城官,那晚上賣了個十成滿座。田單巡城的〔二黃倒板〕接〔原板〕,和“盤關”時〔二黃碰板〕,都唱得神完氣足,一句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