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七年(1938)秋,李少春北上挑班,十月七日在新新戲院打泡,貼演《兩將軍》、《群臣宴》雙出;而且先唱《戰馬超》,演完了,休息十分鐘,趕場改裝,接著就唱《擊鼓罵曹》。唱唸餘派路數,打鼓腕子有功,完全是上乘之作,這種先武后文,嗓子不受影響的唱法,北平尚系首見,於是轟動九城,一炮而紅。同時又傳出訊息,馬上要拜餘叔巖,這時譚富英感覺有點受威脅,馬上要壯壯聲勢,以資抗衡了。當經朋友建議,把《大保國》(少見)、《探皇陵》(銅錘的開場戲)、《二進宮》(常見)連貫起來唱,起名《龍鳳閣》,可用“老戲重排”標榜一下,能發生打氣的作用。譚富英欣然同意,趕緊吊嗓排練,距李少春打泡以後八天,在十月十五日晚就貼出來了,是吉祥園夜戲。譚富英前後楊波、陳麗芳前後李豔妃、王泉奎徐延昭一人到底,《探皇陵》的楊波換哈寶山。這種唱法,果然轟動,上座滿堂,以後時常貼演,每演必滿。不但譚富英多了一齣戲,劇壇上也多了一齣戲,於是各班的《龍鳳閣》都出籠了。奚嘯伯班與侯玉蘭合演,王玉蓉班與管紹華合演,而徐延昭全是王泉奎。後來楊寶森挑班,也常貼《龍鳳閣》,徐延昭也是王泉奎。不過,在《探皇陵》時,楊波不換人,楊寶森一人到底,是他與別人不同之處。書包 網 。 想看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