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突然發作未必一定意味著死亡,也許手邊正好有救心丸,及時救下一命。因此“長藏”是生命存在與發展的兩種狀態,而且是非本質狀態。

《內經》中將“生殺”歸為陽的特性,即是說藏象系統是人體生命的本質,它控制生命兩種質的變化。而“長藏”則是非本質的生命現象,它是解剖生理系統存在的狀態。類似的觀點還有許多,例如《陰陽離合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方生……陽予之正,陰為之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獨立於宇宙天地之中,陽是人的本質,故曰正;陰是人的生命現象,故曰主。後世醫家對陽的本質作用也多有論述,如《類經附翼·求正錄·大寶論》曰:“凡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非陽能死物也,陽來則生,陽去則死”,“人是小乾坤,陽來則生,陽去則死”。

陽是人體生命的本質,這個觀點並非中國所獨有,印度《六問奧義書》也持此觀點,它說:“惟太陽為生命,惟太陰為原質。凡此一切有形體者,皆原質也。故原質即形體。”這裡說得更加清楚,太陽是生命的本質,而形體(太陰)則是生命的原質,這與《內經》“陽予之正,陰為之主”簡直一模一樣。

第七、從精神型別劃分。人不但有兩個生理系統,而且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精神中樞,我們將其稱為兩個精神主體。神魂魄意志對應五藏,喜怒憂思悲恐驚對應人類的大腦。中醫對上述兩類精神因素沒有明確的陰陽劃分,但人們在習慣上,隱隱約約將神魂魄意志劃為陽,稱為陽神,《靈樞·行針》曰:“重陽之人,其神易動。”而將喜怒憂思悲恐驚劃為陰,將為陰神。

第八、從體內氣來劃分。藏象生命本身的能量系統可分為兩種,即陰陽兩氣。為什麼同樣的能量會有不同的名稱呢?因為它們來自兩個不同的方向,有完全不同的作用。

凡由藏象經絡直接從宇宙中吸取的能量稱為陽氣,凡是藏象系統透過人體解剖系統得到的能量則稱為陰氣,故陰氣、陰血、津液都為陰的範圍。但這樣的劃分只是為了好理解,實際的情況卻要複雜得多,陰氣和陽氣還存在一種交換的機制。

我們上面所列舉的陰陽劃分只是大略,而不是中醫陰陽的全部,只要我們能掌握住劃分的兩個核心,其它情況可以類推。

陰陽合和

我們說人體的兩個生理系統各自獨立,只是想說明二者存在的本質特點,但這並不意味著二者沒有合作,相反合作是永恆的,否則生命就不會完美。兩個系統的相互合作,有機統一,構成了陰陽的諸多關係。

在陰陽(兩個生理系統)諸多關係中,平衡則是最高法則,任何一方的失衡都會影響對方的存在狀態,最後導致疾病的產生。所以平衡就是健康,失衡即為疾病。中醫裡平衡有兩個境界,平人平氣與天人合一。

平人平氣是陰陽平衡普通境界的標誌。筆者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位太姥爺,是個江湖野郎中,但醫術確實了得。小時候經常領他去別人家看病,每當患者給醫資時,此老有句口頭語“出家人不愛財,多多益善”,此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這也是社會上人們的普遍心態。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反對“多多益善”的,而提倡平衡。孔子的儒家講中庸其實就是平衡的另類說法,最後發展成了中國文化的核心。老子“以柔克剛”的思想,核心講的還是平衡,它是達到平衡的一種手段和方法。

中醫認為,平人平氣則無病,任何多與少都可以造成疾病,多為太過,少為不及。例如陽氣太過則身熱,陰氣太過則身寒。在藏象五行關係中,如果木太強,它會反克金,如果水太弱,則會被火所辱。這一思想貫穿了中醫理論,《內經》中有許多記載,“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平治於權衡”、“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氣血,各守其鄉”。

中醫認為,如果我們能一直做到平人平氣,我們將可活到人之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天人合一是陰陽平衡的至高境界,《內經》中“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延伸和具體應用。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將會發生生命的根本變化,此類人不但能活過天年以上,而且過了天年“神氣”不散,即兩個生理系統一直保持一致。中醫裡專門講述了此類人不同凡響的生命奇蹟。

《素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