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橫行霸道。氣輻不可一視的霸道王族、如今遵紀守法,跟尋常百姓差不多。京域居民無不彈冠相慶、心中大呼皇上萬歲。
北方戰事結束,南昱所部很快回到京城。沒過多久,秦義、劉破虜所部也先後凱旋反京。
三路人馬所俘契丹人和牛羊馬匹不計其數,部隊綿延十數里,蔚為壯觀。
蕭若主持舉辦了一個空前威大的祭天告祖儀式,向全天下莊嚴宣告,為患天朝數十年的強悍遊牧民族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從此天朝無致命外患矣……
全城百萬居民欣喜若狂、放鞭炮、舞龍舞獅慶祝,興奮了整整一個月。是為千舌少有的一大盛事。
三支騎兵凱旋返朝,厚厚的功勞薄呈上。蕭若硃筆一揮,當即論功行賞,封功勳卓著勞苦功高的秦義、劉破虜兩人為侯。功勞稍遜的南呈為伯,讓這三名年輕將領,一躍成為地位尊崇地爵爺,以獎賞他們地功勞。
自三人以下,幾乎所有將校都獲得提升,官升一級的都輪不到高興。連升兩級三級的也屬正常:朝廷賞賜更是巨大,連底下普通士兵都一夜之間,成為腰纏萬貫的富翁。
蕭若向來對軍功的賞賜絕不吝惜,這些赤膽忠心的將士,在大漠草原征戰大半年,粉碎敵國,為國為民立下了彪炳青史的赫赫功績,堪稱民族英雄,怎樣賞賜都不過分。何況現如個國庫充足。不重賞他們重賞誰?
除了朝廷的升官賞賜以外、京城父老鄉親給予了他們英雄般的按待。他們要是在街市間表露自己是北征歸來的騎兵。立刻會引來周圍無數敬重的目光,甚至下館子店家都不好意思收錢。
除國事之外,蕭若也密切關注武林中地局勢、魔教不除,他就不能完全高枕無憂。
按下來,傳來的諸息今他十分按並。白道七大門派紛紛派弟子傳來訊息,訊息內容大同小並,說的居然是同一件事:魔教諸失了!
自京城武林大會,白道七大派與魔教徹底撕破臉開戰,率領無數正道俠士與魔教進行了連場惡戰,雙方互有勝負,死傷均十分慘重,所幸有朝廷的大力支援,七大門派才不至於後續乏力、漸漸搶得上風。
正當魔教的局勢日益不利時,魔教上下突然間銷聲匿跡,像憑空消失了一般,在整個江湖上再也沒有半點行跡。
七大門派難此憂心仲仲,魔教元氣未傷,突然間銷聲匿跡,此事大違常理,只怕其中有什麼重大陰謀詭計。七派掌門人寢食難貴,派門人赴京奏赦皇帶,聽憑皇帝決斷。
蕭若沉思半晌,一面命七大門派不要放鬆警惕,繼續在江湖上加緊搜尋魔教人的蹤跡:同時另一方面,也下令各地她方官府捕快四處搜尋。
不料,一段時間過去,竟毫無結果,魔教上上下下彷彿憑空消失了一般,再沒有人露過面、也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
數百年來、魔教與歷朝官府作對,原本就是半明半暗的獲派,突然間轉入地下,想將他們揪出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蕭若心中隱隱不安,原本他把京城地國事交待好,便要動身趕赴西域指揮作戰的、正因為魔教動向不明,使他放棄了趕赴西域的打算,坐鎮京城,掌控大局。
遠征西域的十萬大軍由柳長風統率、他很放心,柳長風其人性格謹慎,用兵穩重、輕易不會冒險,再加上有十萬精銳大軍的強大戰力,應該不至於慘敗。
蕭若心想:自己是皇帝,對手下部禱該放手時,就應該放手,充分信任他們,讓他們去施展拳腳,沒必要每回都御駕親征,他一個人精力有限,也不可能事事都管。
當年國事艱難,大廈將傾搖搖欲墜時,那是沒有辦法,現如今天朝步入強盛,大可將征戰沙場的事全權交給將領負責,自己在京城坐鎮,主持後勤糧草供應、調兵遣將,支援前線作戰就足夠了。
第七十六章 東海戰雲
三支北征大軍帶回了不計其數的俘獲牲口,其中就有大批草原馬,除去年老幼小或病弱的之外,能充作戰馬的也有三四十萬匹之巨。
蕭若下旨、大肆擴充騎兵部隊。一方面,在禁軍步兵營中選拔善於騎馬計程車兵,另一方面、向全天下徵招壯丁,集中進行訓練、朝廷財政方面全力支援。
若能擴充十萬騎兵、擰天朝軍事力量、將是一個質的改善。
與此同時,京城東南方,軍備部新建的城池、經過半年日夜趕築,也已宣告完工。獨立於六部之外的新軍備部全體人員搬了進去,朝廷軍事研發鑄造部門初具規模。
軍備部首腦一一侍郎穆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