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以自己的名義下聖旨,傳話高麗各地,號召高麗青壯年男子入伍從軍,將扶桑侵略者趕出高麗。新組建地軍隊武器裝備由天朝提供,並歸天朝皇帝直接統帥。
致以傳出,高麗老百姓熱情高漲,壯丁踴躍參軍,連此前被倭人打散的高麗士兵也紛紛歸隊,重新彙集於皇帝麾下。短短時間內,原高麗士兵便聚集了一萬多人。
不知不覺中,高麗國主被完全拋開一邊,被他的臣民所遺忘。
第十章 平壤大戰
稍事修整幾日之後。蕭若親統大軍揮師南下,直抵高麗重鎮平壤城外。圍攻定州的兵馬全部移師南進,包括重新編組起來的一萬多高麗殘兵,共兩萬多人。至於一些新徵親入伍的高麗壯丁,則留守後方,隨時待命。
蕭若對這支高麗軍的戰鬥力基本上不抱幻想,高麗人自古以來便相當孱弱,種種田還可以,到了戰場上就窩囊得不得了,見誰被誰欺負,從來沒男人過。何況這支軍隊還是被倭人打散了的殘兵編組成的,搞不好見了倭人就害怕,能發揮出多少戰鬥力就不難想像了。
蕭若帶這支高麗軍南下,是因為他們好歹也有一萬多人,還能撐撐場面,助助威,必要時也可以調他們上戰場打消耗戰。
大軍浩浩蕩蕩,一路南進。
數日之後,蕭若率這兩萬多天朝與高麗的聯軍來到平攘城下,包圍城池的天朝騎兵合兵,準備發動攻城。
平壤府乃高麗北部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池,在整個高麗來說,僅次於高麗的都城漢城,為高麗第二重要的城池。城中居民眾多,城牆高又厚,極為易守難攻。
倭人將平攘作為整個高麗戰場的支撐點,在城內集結了重兵,多達七萬兵力,由扶桑名將平信秀為統帥,抱著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堅守城池,與天朝軍隊在此決一死戰。
平攘城是倭人在高麗北部的最後希望,此城一失,他們在高麗就再也擋不住天朝軍隊的進攻,倭人也沒有必要再打下去了,儘早撤退回國的好,是以此戰至關重要。
守城軍的統帥平信秀正是侵朝扶桑大軍的最高統帥,他出自東海扶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