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則眉飛色舞,振奮不己。對皇帝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而對於蕭若來說,卻是意料之中的事。中國數千年來都是農業大國,農業產出對歷朝歷代都舉足輕重,社會上受儒家重農輕商的思想影響,普遍重視農業,輕視商品交易。在這種社會風氣下,歷朝歷代的施政,普遍都是重農輕商,有的甚至有意的壓制商業。
人們普遍認為。農業生產是國家憂關生死地根本大計,應該大力扶持,而商人只會囤積居奇,從中謀取暴利……而忽視了商業交易能互通有無、促進社會發展的有利方面。
整個社會普遍都瞧不起商人,商人在社會上的地位也非常低下,正所謂“士農工商”。商人乃是四民之末,倍受歧視,即便是非常有錢的商人。也沒什麼社會地位,甚至不如一個貧寒的讀書人。
而蕭若卻不一樣,他來自商業貿易極其繁榮的21世紀,深受自由貿易主義思想的影響。對商品交易的益處認識之深刻,遠遠超出這個時代的任何人。所以他能擺脫時代的侷限,以高贍遠矚地眼光,和超前性的政策,一改歷朝歷代壓制商品,打擊交易地做法,取消對商業交易的壓制,大力鼓勵推動商業貿易的發展。
致使一方面國內貿易於短時間內崛起,空前繁榮起來,而且開拓了天朝與外邦他國的跨國貿易,尤其是絲綢之路的重新開啟,更是意義重大。這些都為天朝的財政帶來了滾滾收入。
商稅超過農稅,這在殿上文武大臣們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和不可理解的,因為畢競是開天闢地以來前所未有之事。
而蕭若卻覺得很正常,農業上的稅收其實十分有限,所以這麼龐大的天朝,一年的稅收才五百多萬兩;而商業貿易的潛力卻是不可限量的,等以後商業貿易完全發展起來。超過農稅再正常也沒有了。
這還是在目前科技仍然不發達地情況下,若是科技發展下去,等到日後交易繁榮、物流通暢的時候,農稅收不收都無所謂了,光靠商稅,朝廷就可以過得很滋潤。正如21世紀的國家,不但不收農稅,反而給種田的農民金錢開始一樣。這在古代人看來。當然是不可思議的,他們說什麼也想不通。
還有一點,許平宗的奏報裡沒有,蕭若卻微服深入民間時卻已經敏銳地覺察到了,那就是在朝廷鼓勵商業。大幅度降低商稅的政策出臺後。民間手工藝小作坊也迅速繁榮起來。
因天朝已有足夠的技術積累,一旦朝廷放鬆勒在工商業脖�